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跟着丈夫当交通员

发布时间:2011-07-31 07:27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何足惜一纸值千金

——访新四军女交通员赵兴凤

 

赵兴凤凝视着段焕竞、李珊夫妇照片

    

  1938年6月初,陈毅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挺进茅山地区,部队于镇江、丹阳、句容、金坛、溧阳和溧水等地,逐步建立起茅山抗日根据地。随着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作战区域也随之扩大,为了在根据地内顺利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加强各个地区的联系和保障部队的供应,新四军建立了多条地下交通线,设立了多个秘密的交通站和联络点,负责组织群众、掌握敌情、安排行军路线、筹集和转运物资、提供后勤保障等大量琐细工作。而丁庄交通站则是镇句交通线上联系磨盘山与白兔、延陵等交通站的一个重要节点。

 我们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地下交通员冒着极大的危险,经常穿梭于敌我阵地。女交通员更是胆大心细,具备很强的心理素质。如今,在句容市茅山镇丁庄,还健在着一位女交通员,她的名字叫赵兴凤。近日,记者走进了今年已93岁高龄的赵兴凤老人家。

 跟着丈夫当交通员

 虽然逾九秩高龄,但赵兴凤身体还比较硬朗,听力和视力都不错,思维也比较清晰,说起往事,显得十分激动。

 1938年夏,新四军驻扎在茅山抗日根据地一带。赵兴凤的丈夫江志洪(1963年病逝)为人忠厚,当时的新四军干部凌康等人来找江志洪,希望他能参加交通站工作。由于当时日本鬼子横行无忌,下乡烧杀抢掠;而打着各种番号的中国军队和地方武装不敢跟鬼子打仗,或者一打就垮,甚至有不打就垮的;老百姓人心惶惶,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所以一开始,江志洪的父亲不答应,担心会给家人带来灾难。看到新四军确实打了不少胜仗,江志洪最终参加了交通站工作,并担任丁庄交通站的站长。

 丈夫当了站长,妻子自然成了交通员。赵兴凤回忆,上级对交通员的筛选十分严格,必要条件是政治上要过关,值得信任。当时的丁庄交通站包括他们夫妻共6人,其他人都是男同志,赵兴凤负责做饭。在其他同志来不及送信件或不方便送时,她就会出去送信件。由于多次圆满完成任务,经句容县第二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张君实和解放后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的丁君前的介绍,赵兴凤在1939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的茅山地区,形势错综复杂,除了新四军外,还有日军和伪军,各种武装也常互相渗透,有时国民党顽军还频繁对新四军发起袭击。不仅要面对日伪军围剿和扫荡,还得随时提防国民党顽军的破坏,时刻都有牺牲的危险。赵兴凤说:“我所知道的,来自上海的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民运工作人员柳流,刚到茅山8个多月就被国民党顽军挺进第五团逮去杀害了,尸体被扔在现在茅山墓东水库附近的冷水涧。”可想而知,在这种危险形势下,游走于日伪军之间,穿梭于敌占区,要冒着极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赵兴凤和她的战友们正是凭着坚定的信仰和满腔热情,一次次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直至抗战胜利。

  斗智斗勇完成任务

 说起送信,赵兴凤和交通站其他人的经历就像电影演的一样,大家采用了各种办法,保证及时将信件传递出去。

 赵兴凤说,他们干的是秘密工作,上级告诉她,一定不能让外人知道,知道了就会被“滚西瓜”(即杀头)。为了把信件隐藏好,他们把拿回来的信件藏在院子里的地窖里,地窖上面再用稻草盖起来,不让敌人发现。还会把墙上的砖头拆掉,把文件放在墙内,再把砖头放上去。特别可恨的是“二鬼子”(汉奸),他们每次跟随鬼子下乡“扫荡”时都是冲锋在前,到处翻箱倒柜搜查。由于“二鬼子”熟悉当地环境和生活习惯,所以危害比较大。

 在送信途中,交通员也会采取各种办法。有时,把信件放在独轮车里,有时把小纸条绕在发髻内,应付日伪军的检查。送信件到句容城内,要冒更大的风险,因为城内是日伪军盘踞的地方。大家都清楚,到句容城内送信件,如果回不来,就可能牺牲了。但只要有任务,他们总是义无反顾。

 赵兴凤记得,有一次,她晚上送信件到西旸交通站,十多公里的路,全靠步行。在走过一片墓地时,赵兴凤脚上踩到刺猬,刺猬发出的尖叫声把她吓坏了,但她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在通过敌人的铁丝网时,他们不敢贸然行动剪铁丝网,就在地下挖土打洞,直到能爬过去为止。

 作为交通站的站长,赵兴凤的丈夫江志洪付出更多,也经历了更多的风险。江志洪先后两次被日伪军抓住,第一次是江志洪走在路上时,被日伪军发现。日伪军看到江志洪的包袱内有些衣物,便产生怀疑,但也没有确切证据,于是就对江志洪一顿暴打,希望能得到什么线索,但江志洪始终没有说什么,只是辩解自己是良民。日伪军还用大秤杆打江志洪,打得他头破血流。江志洪被抓时正好被村里人看到,村民赶紧告诉了赵兴凤,赵兴凤抱起两个月大的孩子,在头上扎了一条头巾,装作是坐月子,赶到江志洪被抓的地方,向日伪军求情。日伪军把刺刀架在赵兴凤的脖子上,让她离开。后来,日伪军看到实在是榨不出来油水,便强押江志洪去送“俘虏”,后来就把江志洪放了。

 1942年前后,江志洪在送文件时,远远地看到了日伪军,赶紧将文件扔在了茅缸(粪坑)里。他的举动让日伪军产生了严重怀疑,便把他抓到村里审问,后来又被带到句容城内的宪兵队严刑拷打。现年63岁的江志洪之子江公平告诉记者,父亲生前常向自己讲起当年的往事。在宪兵队里,残忍的鬼子对父亲上刑,把父亲绑在板凳上,从鼻孔里灌水“洗肚肺”。虽然如此狠毒,但父亲始终没有招供,保持了一个革命者坚贞不屈的气节。父亲被关了4个月,一天只能吃一个饭团,瘦得只剩皮包骨了。在一次转牢房时,父亲恰好看到了卖杂货的舅舅,便喊了一声,这时家里才知道,父亲被鬼子抓去了。赵兴凤说,他们知道情况后,立即向组织上汇报了江志洪被抓的情况,想方设法展开营救。由于关押时间比较长,有人传言说江志洪叛变了,但她始终坚信,丈夫不会叛变。最终日军没有找到任何证据,释放了江志洪。然而,他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留下了严重的肺病,一直咳嗽,年仅50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1939年,时任中共句容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妇女部长的李珊(人称“发姑”)后来回忆说:“句容殷桥头有一个大地主王诚龙,是我们极力争取的统战对象,捐钱捐粮,对我们新四军游击战争有贡献。1940年句容国民党伪政府以请客之名企图杀害新四军六团团长段焕竞同志(段焕竞在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李珊同志的爱人),就是丁庄地下交通站的同志通知了段团长,因而未遭杀害。”当时,王诚龙把敌人的阴谋告知了交通站,交通站的同志及时通知了段团长。

 段焕竞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发姑在县委机关的时间没有在群众家里的时间多。她和我睡一床的机会没有和赵兴凤睡一床的机会多。赵兴凤是农村姑娘,她们姐妹相称,鬼子来‘扫荡’,她就变成赵家的大女儿了。”

 与女战士情同手足

 1939年8月初,段焕竞、李珊夫妇来到丁庄,赵兴凤等人前去迎接。赵兴凤回忆说,李珊原名李发姑,是江西人,1916年生的,是著名的红军女战士。当时一看到她,李珊非常和蔼可亲地拉着我的手问,“你就是赵兴凤吗?”李珊告诉赵兴凤,为了安全起见,以后不要直接喊她名字,就喊她小珊子。李珊还和赵兴凤说,到这里以后就靠你了,我们就当姐妹走了。此后,李珊住在赵兴凤家里,和赵兴凤情同手足。在丁庄,李珊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发展共产党员。赵兴凤则积极参与抗日救国工作,新四军打仗回来,赵兴凤立刻烧茶做饭,动员和发动群众为新四军送饭做鞋。

 在长期接触中,赵兴凤和李珊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赵兴凤还常去镇江和南京看望李珊。3年自然灾害期间,段焕竞曾来丁庄看望赵兴凤一家,询问生活情况,邀请他们到南京去住住。江公平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看到他们乘坐的吉普车,非常新鲜和兴奋,和孩子们一起跟在吉普车后面跑。

 虽然70年过去了,赵兴凤对李珊和段团长的记忆,依然还是那么清晰。今年4月20日,她在儿子江公平的陪同下还专程去参观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并祭拜了段焕竞将军、李珊同志墓。当她看到段焕竞和李珊的照片时,眼里噙着热泪,激动地说,“这就是段团长!”“这就是李珊!”当纪念馆工作人员说,“赵老,记忆力真好!”赵兴凤说,“战争年代的经历,刻骨铭心,一辈子都忘不掉!”

 亲人牺牲不知何处

 战争时期,从事我党地下交通工作的,从来都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常常伴随着牺牲。赵兴凤的哥哥赵兴堂参加了新四军,年仅22岁就壮烈牺牲了。江志洪的弟弟江指根16岁就跟随段焕竞团长参加了新四军,1945年12月参加高邮战役时也不幸牺牲。

 江指根牺牲的消息,赵兴凤他们直到建国后才知道情况。后来,部队寄了证明过来,1953年领到了由毛主席签署的革命烈士证书。赵兴凤的儿子江公平告诉记者,叔叔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但连叔叔的遗体或者安葬的地方都不知道,这一直是他们心中的结,总是希望能有他的消息,哪怕是知道他牺牲的确切地方,也好去祭奠一下。

 寻找江指根烈士归宿的愿望得到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的重视,工作人员很快与高邮烈士陵园有关方面进行了解,遗憾的是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还将继续进行查找,希望最终能有江指根烈士的消息。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处于日军、伪军和国民党顽军的包围和封锁之中。但是,新四军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回眸当年烽火岁月,不能不使人敬佩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地下交通英雄。

 ■ 相关链接

 在1982年《句容妇运史》第一期上,登载有关新四军女交通员赵兴凤的事迹。

 “赵兴凤家设立了新四军地下交通站,属西阳(应是西旸)总站的一个分站,站长就是赵兴凤的丈夫江志洪,他们二人以磨豆腐为掩护,及时传递我党我军情报。当时的丁庄交通站每天都有情报、信件、报纸及传单等分发,这里几乎每天也都有日寇和汪伪军政人员来烧杀抢和搜捕。生命何足惜,一纸值千金。赵兴凤把一封信、一张纸甚至一个字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正如她所说的‘宁可掉脑袋,也不能丢掉一张纸,宁可给敌人抓去,也不能让一张纸落入敌人手中;宁可自己粉身碎骨,也不能让信件缺一个角。’在他们夫妇俩的努力下,交通站顺利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这是一段只有几百字的记录,但是在这短短几百字里可以看出,赵兴凤和她丈夫在那段烽火岁月里,一定经历了很多艰难曲折,一定有很多故事。

(作者:文/图 周再兴 李天亮 陶春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