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道路“开膛”何时不留“后遗症”?

发布时间:2011-07-29 08:57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新河桥西面的非机动车道上斜横着一道“裂口”,没有任何遮挡与警示牌,附近环卫工人说,已经有好几个人栽在这个“裂缝”上了。

  (7月27日 《京江晚报》)

  

 时下的镇江城市道路上,要问什么“景观”给人留下最强烈的印象?许多人可能会说:堵车、慢车道乱停车。

 其实,除此之外,让市民印象最深刻、最反感的,还有道路频遭“开膛”,以及施工过后久不“缝合”或者草草“缝合”,留下一个又一个“道路开膛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像一道道伤疤,横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和居民小区,除了破坏城市形象,还给市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埋下安全隐患,怎能不让人深恶痛绝?

 说实话,镇江城市的基础设施历史欠账真的不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些已经跟不上市民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况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基础设施也需要推陈出新。从这个层面上讲,对城市道路进行必要的“开膛”无可厚非。事实上,大多数市民也能够理解支持和配合。但是,广大市民反感和憎恨的是,许多道路打着“民心工程”、“市政工程”的旗号被“开膛”了,给市民通行带来不便,甚至影响出行安全,施工单位连个警示牌和善意的提醒都没有;管线被埋下地后,开了膛的道路却没人管了,留下一个个半拉子工程,遇到晴好天气,尘土飞扬,遇到阴雨天气,更是泥泞不堪,让人又气又恨。

 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能理解城市道路必要的“开膛”,但还是希望这种行为越少越好,毕竟施工期间会给大家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甚至还可能留下“开膛后遗症”带来无穷后患。因此,建议我们的市政建设在长远规划上多下点功夫,改变供水、供电、通讯、消防等众多部门的各自为政,强化协调联动实现一步到位,尽量减少重复开挖,也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城市要发展,道路绝对不“开膛”也不现实。与其一次又一次对施工单位进行指责,在市民多次呼吁后再亡羊补牢,不如对道路“开膛”立个规矩,也就是要制定一套严格而规范的挖路施工审批、管理制度和文明安全施工的制度并得到落实。试想,如果把道路开挖周期有多长,恢复标准什么样,谁来验收等内容都在施工前进行详细规定,并对违规行为加以严格问责,道路反复被开挖,“道路开膛后遗症”,还会如此频繁地出现吗?

(作者:姚秀峰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