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生命的奇迹”需要更多敬畏

发布时间:2011-07-27 06:30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背景:7月24日22时43分,经过漫长的等待,“7·23”铁路列车追尾事故情况通报会终于在温州水心饭店召开。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来到发布会现场,他先给记者们鞠躬,随后坐下介绍情况。针对“铁路部门为何掩埋车体残骸”的质疑,王勇平解释,现场是个泥潭,“掩埋主要为了抢险”。在宣布没有生命迹象之后,搜救人员在对高架桥上的半节车厢进行搜救中,又发现一名生还的小孩,王勇平说,我只能说,事实就是这样,它确实发生了,“这是生命的奇迹。” (7月25日《中国青年报》)

 能够于惨烈的灾难面前活下来,这当然是一个奇迹。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孩子经历了怎样的恐惧和痛苦,经过了怎样的无助与等待,但她的生还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希望,就是一种生命的证明:灾难总会将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摧毁,但灾难却无法将所有的美好带走,任何的生还者都是生命的奇迹,他们是人类面对灾难时勇敢走出的希望和支撑。所以,这个2岁半的小女孩值得庆幸,我们也应该值得庆幸。当她终于被救出时,惨烈的事故终于有了一缕暖色。

 但奇迹归奇迹,奇迹背后也有一些让人深思的问题。这个小女孩是在宣布无生命迹象之后,被发现而获救的,如果她的生命力没有这么顽强,她是否能够幸运地撑到被发现的时候?因为,无生命迹象通常意味着救援的结束。尽管,生命力是顽强的,但生命在灾难面前又异常脆弱,如果搜救结束后这个女孩没有被及时发现,她是否还能够活下来?而如果她不幸地离开了,这到底算是生命的脆弱,还是算作救援的问题?所以,一句这是生命的奇迹,无法解释公众的质疑,人们想知道的是,为何在有人存活的情况下,就得出了无生命迹象的结论?这是否意味着这个结论是有所偏差和草率的,而这个有所偏差和草率的结论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当然,在早先的排查中,这个小女孩可能没有呈现出生命迹象——如果非要解释的话,或者这个小女孩呈现出的生命迹象太过微弱,没有被检查者及时捕获。所以,早前的无生命迹象的结论与小女孩的生还之间没有矛盾,这只是一种巧合和偶然而已。这可能就是事实的真相,否则还会有其他的可能吗?这个解释基本上也可以讲得通,因为任何事情都难以绝对,之前的排查出现疏漏可能存在。但是,这个解释却是难以让公众接受的,因为既然生命是一个奇迹,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为何不能对其多一些敬畏呢?如果足够敬畏生命,就不应该允许任何瑕疵的发生,因为一旦发生,生命这个奇迹就无法再现。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

 其实,整个追尾事故都给人这样的感受。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动车怎么会追尾呢?从现有的解释看,原因似乎是雷击造成的事故。可是,雷击造成的影响难道不是可以预见的问题,不是可以提前预防的问题吗?铁道部门也在强调,我们的高铁技术是先进的,是信得过的,想必动车的性能也不会差,可是为什么这么低级的事故还会发生呢?原因当然需要再调查,但是事故给人的感受却是生命敬畏的缺失:在事关乘客生命安全的问题上,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而如果对生命足够重视,又怎么会出现低级的事故呢?敬畏生命,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自觉和常识,这也应该成为所有行业的一个基本底线。如果,没有这种生命敬畏,自然很多事情都会在敷衍中草草执行、收场。

 生命是无法复制的奇迹,生命需要敬畏。这种敬畏不应仅仅表现为口头的口号,还应表现在行为的细节和制度的严谨中。因此,在事故发生之后,公众对救援的展开和原因的追查投以了关注,人们想看到生命是否得到了足够的敬畏,想看到问题是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尽管,事故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追回,那些逝去的生命也无法生还,但是如果生命的敬畏在事后得到强调,生命的敬畏成为人们普遍的自觉,则人们会在事故后看到希望,看到信心。这或许是事故能够带给人们的唯一价值。

 
(作者:乾 羽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