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埋车头为抢险”之说需要充分举证

发布时间:2011-07-26 17:11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背景:7月24日22时43分,经过漫长的等待,“7·23”铁路列车追尾事故情况通报会终于在温州水心饭店召开。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来到发布会现场,他先给记者们鞠躬,随后坐下介绍情况。针对“铁路部门为何掩埋车体残骸”的质疑,王勇平解释,现场是个泥潭,“掩埋主要为了抢险”。在宣布没有生命迹象之后,搜救人员在对高架桥上的半节车厢进行搜救中,又发现一名生还的小孩,王勇平说,我只能说,事实就是这样,它确实发生了,“这是生命的奇迹。” (7月25日《中国青年报》)

 针对记者质疑为什么要在现场掩埋车头?是不是想毁灭证据?发言人王勇平的回答是:在现场抢险中,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潭,(机械)施展开来很不方便,还要对其他的车体进行处理,把那个车头埋在下面,是为了方便抢险。

 王勇平是一张久经沙场的“铁嘴”。当他声情并茂地恳求记者“请你们相信我,你们相信吗?”时,竟然鸦雀无声。

 怨不得记者们半点面子都不给,除了“历史因素”,当天明确表态“不回避任何尖锐问题”的王勇平,面对某些敏感提问,不仅没能给出质量过硬、令人满意的释疑,甚至还为我们制造了更大谜团。最让人越听越糊涂的“新闻发布”,当属“掩埋车头是为了方便抢险”。

 一起车毁人亡的特大交通事故,抢险工作十万火急,何以在“第一时间”的节骨眼上,“忙里偷闲”地搞起类似打扫战场的“小动作”?公众对这种极度不合时宜的反常做法本能地产生各种联想与猜测,当属情理之中。较之于事故处置其他环节,迅速“掩埋车头”不过是眨眼之间完成的事,细节虽小,却包含太大的悬念,因而它不能被马虎带过,必须认真搞清楚。

 综合考量之下,目前比较得体的说法应该是,“掩埋车头”至少动机十分模糊。“毁灭证据”只是形迹可疑而已,毕竟没有确凿证据予以支撑,况且我们也不敢相信,进入国家层面的查处视野后,铁道部还能有这么大的胆子。但是,所谓“掩埋车头是为了方便抢险”,其动机又难道真的这么纯粹与敞亮?王勇平只是新闻官,并不参与具体技术事务,当他以“二传手”角色拋出此说,似乎也意识到这里面的逻辑关联很唐突,于是随即竖起大拇指,饶有趣味地补上一句“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

 仅凭一张嘴,公众当然不会轻易就信了。“埋车头为抢险”的主张要想获得成立,铁道部方面无疑需要进行充分的举证。首先,体量并不庞大的车头残骸的存在,是否真的对现场救援构成了实质性障碍?清除这种障碍,除了就地掩埋,没别的措施可供选择?或者,掩埋与挪位,哪个更简便易行?

 其次,这是哪个层级上做出的决定?该项决定是否基于绝对的技术诉求,个中究竟有无隐性的权力盘算?发生追尾撞击的直接部位正是车头,无论为事故原因的调查尽可能保全原始证据,还是作为前车之鉴获取对今后有益的科研数据,即便作为发轫期中国高铁安全警示教育的一个道具,小小车头残骸果真毫无价值可言?

 再者,即便当时紧急状态下掩埋车头是为抢险救灾腾出宝贵的地盘,那么抢险结束之后呢?是再把它挖出来,还是就此一“埋”永逸?先埋后挖的车头残骸,又将往何处去?

 
(作者:王景曙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