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谁敢保证“催熟蔬菜”吃着安全

发布时间:2011-07-23 06:55  来源:济南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外表红彤彤的西红柿,捏起来硬邦邦的,切开后籽是绿的,吃起来像是没长熟;黄瓜通身碧绿带刺,“身板”笔直,顶上还有一朵小黄花……“新华视点”记者连日来在安徽、江苏等地调查发现,这些“异常”的蔬菜是在没有成熟时被抹上“催熟剂”,提前上市的。(7月18日《珠海特区报》)

 相关部门和专家言之凿凿称:国家允许使用“催熟剂”,但不能超标;但谁敢保证吃“一抹就红”的“催熟蔬菜”吃起来安全?

 “催熟剂”为何能大行其道?业内人士表示,使用催熟技术是蔬菜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客观需要。一方面,“催熟剂”可以让蔬菜早一点上市,能够让菜农早一点“占领”市场,另一方面催熟剂也可以增加产量。比如一位菜农对记者说,用不用“催熟剂”差别很大,正常长的黄瓜亩产2500公斤左右,用了可以到4000公斤。除此之外,用过“催熟剂”的蔬菜更容易储存,不易坏,同时外表也更加光鲜亮丽,容易吸引顾客。用一位菜农的话形容:“大家都用这个东西,你如果不用,价格没有竞争力,消费者不认可,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西方经济学上有一个古老定律:劣币驱逐优币,因为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用“旧钱”,而把“新钱”保存起来,这样就会导致市面上流通的多是“旧币”,即劣币。与此定律同理,天然的蔬菜因为不易保存、上市晚、有时还不光鲜亮丽,色泽上难入人眼,导致市场上的蔬菜更多是“催熟”的蔬菜,天然蔬菜反而越来越少,直至退出市场。之所以把“催熟”的蔬菜比作劣币,就在于我们真不知道“催熟”的蔬菜中到底含有多少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元素。

 有家日企在山东种地,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种了5年地,仍未赢利,由此竟然成了当地农民的笑柄。笔者还经常听说,一些菜农出售到市场上的蔬菜自己是不吃的,自家吃的菜是单种的;一些在农村有亲戚的城市居民也习惯让亲戚给自己捎点菜,个中是啥道理,不言自明,还不是因为,农民依靠化学制剂生产出的蔬菜水果,连自己都不敢保证是安全的吗?对此,我们不得不沉重地质问一声:公共安全谁来顾及谁来保证呢?□戈海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