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媒体道德界线岂能含糊

发布时间:2011-07-20 08:55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很多年前,读过一本美国小说,书名忘了。故事情节大体如下:某个城市的媒体竞争十分激烈,不断有报纸倒闭,可偏偏有家报纸卖得特火。每次发生大的绑架案等犯罪活动,这家报纸总会抢先报道,且内容详实,逼得别的报纸没了活路。有记者觉得纳闷,就做了一番深入调查,结果发现,那些耸人听闻的犯罪活动竟是那家报纸的老板雇的犯罪团伙所为。

 这两天接连读了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门”的报道,就联想到了那部小说。严格说来,《世界新闻报》记者的窃听行为,与小说中那家报社老板干的勾当,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性质大体上是相同的。二者有着一个共同点:不惜违法而“制造”独家新闻,让报纸更畅销。

 《世界新闻报》的发行量在英国报纸中名列前茅,与其近年来不断独家曝光名流政要的隐私显然是分不开的。

 现代西方商业社会中运作的媒体,大体都要面临两大压力。第一大压力是要满足受众对社会名流、政要的风流韵事之类的花边新闻的兴趣。新闻越来越娱乐化、“狗仔化”的倾向其实与受众的这种心理是分不开的,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则加重了这种心理。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许多很正规的网站,在很正规的新闻页面上,也要放上一些颇能吸引眼球的不那么正规的名流照片以及相关新闻的链接,以吸引网民点击。

 第二大压力则来自市场。现代媒体日趋多元,纸媒面临网络、电视等多媒体的激烈竞争。在很多西方国家,现存的纸媒中有不少都是在惨淡经营,还有的干脆转为纯网络版,生存下来的自然要有些“奇招”、“怪招”。当大报小报化、新闻“快餐化”成为趋势,一家报纸的头版头条写什么,有没有独家爆料,有没有“人咬狗”之类的新闻,就会直接关系到它的命运,尤其对《世界新闻报》这样的小报来说,更是如此。

 这两大压力结合在一起,挤压了报纸及其从业者在职业操守与道德之间的运作余地,扭曲了为确保公众知情权所应作的努力。《世界新闻报》爆出丑闻,可以说与这两大压力不无关系。

 有业内人士说,《世界新闻报》败坏了西方媒体“看门狗”的形象,作为负有监督责任的媒体不应被隔离在监督之外,理应有更严格的自律;也有业内人士说,不能因为这个案件影响了媒体所负有的舆论监督责任。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其实,从现代媒体发展的历史看,知情权与隐私权的界线之争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即使是在法律规定已经十分严格细致的一些西方国家,这条界线也往往是模糊的。西方一些媒体站在这个“模糊界线”上的做派,本已不时显得无道无义,在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下甚至表现得更加无所顾忌。但是,道德操守系人类文明应有的属性,道德界线不能含糊。(丁 刚)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