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大学商学院的一个调查显示,现在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疲于考取一些证书,以增加就业时的“砝码”。大学生认为,多一本证书就多增加一分竞争力,有的同学有七八本证书。(7月18日《扬州晚报》)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职业资格证书的分量是毋庸置疑的。不重学历重能力,这是大势所趋。文凭社会、学历社会,最终将会被能力社会、资格社会所取代。而职业证书正是对能力的认定。但有道是过犹不及,要是重证书演变为有证必考,唯证是考,脱离了实际,那就适得其反了──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大学生确实走进了误区。
有信息表明,可供大学生考试的证书已超百种。不少大学生得了“考证焦虑症”,认为少考了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恨不得见一门考一门,证书越多越好,甚至以“逃课”为代价去博证书,反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业,有的学生甚至期末考试亮起了“红灯”。另外,考证培训费用不菲,一个考证项目,费用动辄上千甚至更高,“考证族”经济上也难承受。更不必说,目前认证市场机制并不完善,一些社会机构趁机“浑水摸鱼”,有的证书是滥竽充数,除了浪费金钱和时间,根本证明不了什么。
用人单位需要应聘者有真才实学,在通常情况下,要的是能独当一面的“单项选手”,而不是三头六臂的“全能选手”。一个对102家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显示,70%的企业主管表示,不少大学生证书虽多,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有舍本逐末之嫌;70%被访者希望大学生具备实践应用能力,而真正看重证书的企业却不到8%。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接轨,大学生有必要对自己的“考证观”作一番调整。(奚旭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