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本市一重点高中的应届毕业生来本单位应聘临时文员一职。令笔者惊讶的是,他竟熟练地掏出一包香烟散发。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灰技”,即“适用”于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的“灰色技能、技巧”,诸如敬烟、陪吃陪喝、陪酒陪舞、陪打牌陪输钱,如此等等。据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灰技原理”,就是它的“源头活水”。在许多场合,这种“灰技”往往会比学历、“白技”,甚至工作经验还要重要,简直成了职场的杀手锏和敲门砖。一些媒体不分青红皂白,津津乐道,仿佛“灰技”已成为职场中的“战斗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立足于职场,难道“白技”真的就让位于“灰技”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社会生产,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技能,靠的是真才实学,真抓实干。诚然,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确实在某些领域某些条件下,“灰技”也能逞一时之“凶”,但它毕竟是暂时的、局部的、枝节性的“雕虫小技”,绝无可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主导的决定性影响和作用。那些想仰赖“灰技”在社会和职场上立足与发展的所谓“达人”“潮人”,最终必将碰壁而归。
上述这位学生之举,折射了社会不良的一面,更值得警惕。我们在弘扬“白技”和正确价值观之际,更应对青年学生成长加以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