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我国城乡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要求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所谓全科医生,就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这个制度的实行,能够大为缓解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但据调查,我国目前约有6万名全科医生,仅占执业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不能适应基层需要。
作为新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对全科医生培养下了大力气。去年国务院六部委联合发文,计划在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相信由此会化解全科医生匮乏的局面。当前包括全科医生在内,农村医疗资源明显缺乏,相信这对农村来说也是一个福音。然而从农村医疗系统来说,培养人才只是第一步,让为农村培养的人才留在农村,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培养人才更重要、也更难做到。
相对于农村来说,城里舞台更大、收入更高、生活环境更好,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因此包括医疗行业在内的大多数基层人员更愿意到城里工作。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医务人员有一条清晰的流动路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省市级医院-全国性著名医院”,人才被“一级挖一级”,位于“食物链”最底层的乡镇卫生院,已陷入“引不进、留不住、能力提不高”的恶性循环。
作为“供不应求”的医疗人才,全科医生将更难逃脱这种食“物链”。况且,在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中,城市社区和农村同等重要,在当前城乡差别巨大的现实下,全科医生人才自然会争先到城市社区工作。
让优秀人才去农村、留在农村,从根本上说需要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然而,这需要一个过程。为缓解当前农村对全科医生的急需,需要有针对性地出新招、走新路子。为农村留人,离不开围绕“农”字做文章。
其一,真正落实全科医生定向免费培养制度。农村学生对农村有感情,更有可能回乡工作,而且一部分人家庭收入低,正可以从中定向招收全科医生进行免费培养,并且要求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一定期限。国家已制定这方面的政策,但据调查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有关部门要认识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的意义,舍得花钱,加大投入。
其二,当前我国农村有大量在村里开诊所的乡村医生,他们实践经验丰富,本身就是全科医生,而且他们家在农村,很少“流动”到城里,应该加大对这些人的转岗培训。
其三,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和待遇。浙江省正在探索全科医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制度,全科医生岗位保留在县级医院,服务则面向乡镇,实行县域编制内卫生人才统筹使用,这样就解决了全科医生户口、子女上学等问题。总之,要通过改革,在住房、工资、职称评定、子女就学等方面消除基层医生的后顾之忧。(王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