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业专家王丁棉关于“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差”的观点引起轩然大波后,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成为首个站出来公开支持该观点的企业家代表,然而郭言甫出,即被光明乳业代其收回;而王丁棉本人昨天也向记者表示,自己最近备受各方压力和“公关”。(7月11日《京华时报》)
不管是“各方压力”还是哪些方面的“公关”,看样子都是背后进行的。否则,像这样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媒体不报道是不正常的。然而我们大家都不知道,“哪些方面”给王丁棉及郭本恒说些了什么或表示了什么,那么“公关”一定是背后运作的了?
往往是这样,说实话的人最不受待见,特别是那些妨碍到某些利益、进而有可能被定义为影响“大局”的实话,说多了就会有人要你闭嘴,甚至将你列入“黑名单”。接下来就是你可能要“被服从大局”或某些需要而必须闭嘴,甚至改口。
去年,研究食品科学的何东平教授说,“全国每年有200万吨到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见报第二天,何教授便召开新闻发布会紧急改口。而私下里他给记者打电话说,“压力很大”,各级部门和领导曾给他打电话。
哪些部门给教授施加压力,打电话的领导都是何许人也,肯定是不能说的。这会儿,王丁棉与郭本恒也一样不能说,能公开说有人在“公关”已经够高调了。其实无需说,我们也能猜个差不多。乳业国标之争,其中有基于认识与看法不同的道理之争,但更有利益之争,有人站在社会公众利益一方,有人站在行业利益一方,当然,其中的集团利益与其他带有私利性质的利益,也是明显存在的。
利益之争也没什么不正常,为己也好,各为其主也罢,人,终归都是理性经纪人,或者说都具有这种本性,程度不同而已。但是不同观点应该放在桌面上,阳光地进行,并且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力相较量,更不该是向权力借势,抑或“权”“势”结成联盟。
或许不是这么回事,但是你们背地里“公关”,给不同观点的人施加压力,怎不让别人会往“歪”的想?
中国频曝食品卫生问题,且很难解决,即便是“高度重视”之下,全国范围的大清剿,每每走不出快速反弹、卷土重来的循环。曾有有识之士认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出在政府工作的定位上:距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角色尚远,称之为GDP型政府更准确。当追求GDP与其他目标相矛盾,比如食品安全或标准问题,二者择其一,则顾此必然失彼。那么现在,乳业低标准也好,说话讨厌的人被要求闭嘴、改口也罢,实质还是那个问题吧——不得不“失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