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昨日,广州多家商场均向记者表示,雅培、惠氏均已开始涨价,幅度达到10%左右。有部分商场的多美滋、美素等品牌的奶粉也跟着涨。但是,即使洋奶粉涨价,很多消费者也不愿意转向国内奶粉。(7月4日《广州日报》)
宁可忍受高价洋奶粉的盘剥,也不愿意选择国产奶粉,乍一看,这类消费者太不理智了。但正如消费者所叹息的那样:“洋品牌奶粉价格涨个没完没了,但我们也没辙,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只能选择这些洋品牌。”
什么原因让消费者如此“崇洋媚外”?从其叹息中可知是出于安全考虑。这就涉及到国产奶粉的质量问题。虽说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早已烟消云散,但在人们心里留下的阴影却难以彻底消除。外加时不时出现的“皮革奶”等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剧了消费者对国产奶业的信任危机。洋奶粉虽然也会出问题,但只是某个批次的产品出问题,范围小且召回及时、处罚严厉。与之相反,国产奶粉一出问题就牵涉到整个企业或行业,且处罚时顾虑太多,力度不够,经常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久而久之,消费者对国产奶粉“恨屋及乌”,滋生了“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的心理。
对国人而言,崇洋媚外,从来都是个贬义词。有人会认为,消费者“错爱”洋奶粉,往轻处说,是不支持民族企业和民族名牌;往重处讲,是不爱国。乍一听,有理,但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们的民族企业、民族品牌是否值得消费者爱?如果中国的奶粉企业真的爱国、爱自己的名誉、爱我们的孩子,怎会有今天这样尴尬的乳业市场现状?
奶粉消费者“崇洋媚外”是一堂深刻又辛酸的教育课。试想如果各级政府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对问题奶粉“零容忍”;各企业建立严谨的质量检测体系,把好质量关,并且引入外部监督机制,让孩子能够喝上放心奶,国内消费者还会多花钱去“崇洋媚外”吗?毕竟,谁家的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