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高校2600多亿负债都干了啥?

发布时间:2011-07-07 09:00  来源:东方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审计署科研所副所长刘力云2日表示,截止去年底,全国1164所地方高校大概负债2634.98亿元。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后,银行多次加息,高校还本付息压力急剧加大、财务风险不断增高。(7月4日《长江日报》)

 说到高校负债,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因为,十多年前就应当完成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4%的目标,至今没有实现。

 但是,高校的巨额负责,真的与教育投入不足有关吗?2600多亿的负债,到底都做了些什么事呢?教学条件得到改善了吗?为教学服务的各种设施、仪器设备、实验室、教学基地等都具备了向一流大学,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靠拢的要求了吗?相关高校能够将这些负债是如何形成的、钱又是如何花出去的向社会公示吗?

 实事求是地讲,按照我国高校前些年盲目扩张的速度和功利性,2600多亿负债,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因为,高校所需要的土地都是价格最便宜的,甚至很多是无偿的,高校在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税费,中央和地方也都是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如果像企业一样,按照市场化的标准收取和供应,负债还要大得多。

 也许,连教育主管部门也无法知晓,这些年,全国各所高校到底盖了多少大楼、建了多少形象工程,有多少负债变成了钢筋混凝土、变成了豪华办公大楼,甚至变成了各种娱乐休闲场所、变成了教职工的福利奖金。有人曾经说过,高校的“三公”经费开支,一点也不比政府机关少,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也一点不比政府机关好。

 我们曾经无数次地听到过高校发出的“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除了用巨额债务换来的豪华外表之外,内涵可能一点也没有得到改变。因为,国际相关机构的世界高校排名,中国内地的高校并没有因为巨额负债的出现和规模的扩大而名次前移。相反,却不断地听到优秀考生向国外大学转移的消息,各地的高考状元们也不再把目标放在国内的那几所名牌学府,而选择了香港等地的大学。

 据悉,一些地方为了避免高校出现债务风险,正在筹划政府筹集资金为高校买单。也有一些大学,正在着手通过变卖土地还债。不管采取什么手段,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社会公众为高校的错误受过,让社会公共资源为高校的错误决策买单。

 眼下,从政府到企业,都在推行问责制,对因为决策失误、行为不规范等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那么,高校是否也应当推行问责制呢?对高校出现的巨额负债,有关方面是否也应在全面审计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呢?不然,谁来对2600多亿的负债负责呢?谁来为2600多亿的负债买单呢?要知道,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如果连高校也变成了大肆挥霍浪费国家和人民财产的场所,还如何去培养人才呢?还如何去教育学生爱护国家和人民财产呢?(谭浩俊)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