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冈,在延安,在太行,在山城,在北京,神州大地上,红色旋律在深情地回响。这红色的吟唱,是对中国共产党90年走过沧桑风雨、写下恢弘画卷的情感纪念,也是对几代中国人历经时代变幻、刻下精神印记的心灵重温。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这低回沉吟的旋律中,是劳苦大众对身处黑暗的忧伤,是对新生力量拯救自己于苦海的切盼,亦是百姓在艰苦忍耐中托物寄情以待光明的朴素情怀。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曲调无论激昂高亢还是婉转悠长,都透着一种毅然决然:为了国家的命运,为了人民自己的利益,人民誓死捍卫,不惜流血牺牲。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这浑厚明快的歌声中,是人民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情感念。“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西村纺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国打场……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这欢快的调子里,是人民在希望的田野上建设新家园的豪情展示。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华大地上的“春天的故事”,不仅在30多年中奇迹般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面貌,更成为人们在未来道路上自觉前行的步调。“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悦耳的歌声里,有新时代里中国人坚定走自己路的强音。“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纵情的放歌中,是实现人民利益的不变基调。
可以说,红歌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创造国家历史的心灵记忆,是中国人民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火热实践的“劳动号子”。红歌的旋律,有一种深沉的穿透力,使人们的意识与情怀浸染于历史的情境,又在历史与现实的切换与交融中焕发一种向前的力量。那些不朽的红色旋律中,记载着、凝结着无数中国人的心灵故事。在一定意义上说,红歌的历史,也是中国人的一部心灵史。
今天,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不同类型、不同样式的电影、歌曲、图书都有爱好的人群,都有自己的市场。为什么在文化多元的时代,红歌依然让人感到亲切?是因为,吟唱红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更因为,历史中潜藏着精神与力量,照亮着未来的路。
红歌的魅力和生命力就在于,它把中国人最深沉的心灵故事用动人心魄的旋律记录下来。经典优秀的红歌,说的是共同见证历史的事,表的是共同参与历史的情,歌的是共同创造历史的志,每每能触动中国人心灵的琴弦,听了就让人忘不了。红色旋律在中国人心中是不朽的,红歌中透射的那一种精神与力量更是不朽的。(陈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