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种事后两难和半公开存在的越规路线图,我们应该举一反三,细化规则,从源头预防和事后究责着手,对违规者及监管者都形成必要的震慑,从而破解屡禁不止的越规迷局。
近日,媒体曝出北京市海淀区曙光防灾教育公园变身高尔夫球练习场,一同曝光在这座原本面向大众的免费公园里的,还有网球场和高档会所。
在这一新闻的背后,有两方面的现实:一是,在2004年国务院明令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之后的7年里,全国的高尔夫球场数量依旧增加两倍之多;二是,公共资源被非法挪用、改变用途的情况甚嚣尘上,有愈演愈烈之势。
《管子·立政》篇云:“令则行,禁则止。”然而,目下的困境却是,基层部门习惯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传统的变通哲学被发扬光大,其结果是,在诸多类似地震避难公园的变身游戏中,一条灰色的越规路线图依稀可见。
越规之旅的第一步,是从违规主体巧立名目开始。或占用河道、防护堤,还有良田林地,违规行为往往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海淀区地震避难公园变身的例子中,从2005年获批在绿地上建防灾教育公园,到2007年左右完成招商及建设球场会所,回顾当初的规划申请,难免让人感到当初的申请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
以体育公园、生态园、休闲园、绿化项目之名,行违规之实,已是近年来违建高尔夫球场的常见模式。“瞒天过海”行为的最终成功,还离不开监管部门的“配合”。大凡越规,无论起初理由如何充分,半途改变用途,总会露出狐狸尾巴。监管部门,或是由于缺乏执法权力,或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或是由于多头监管所造成的制度漏洞,或是简单的行政不作为,诸多原因,都有意无意地纵容了越规行为,“护送”越规行为成为事实。如长沙浏阳河四万余平方米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公然建在防洪大堤上,尽管媒体曝光后,领导震怒,勒令拆除,但是,难掩违规过程中监管不力的漏洞。
当违规既成事实,越规行为已经成功大半。面对事后究责,主管部门往往先装聋作哑,继而推卸责任,丢卒保车。例如,承德避暑山庄私改建会所曝光后,相关官员辩称是正常整修,“会所说”是“建设方炒作”。避暑山庄所为,也许尚属能整改的范畴,更多的情况则是“生米煮成熟饭”、欲改不能的尴尬。例如违规高尔夫球场或高档住宅,由于投资很大,纠违很难,主管部门事实上已经被“绑架”,所能进行的只能是象征性的罚款。这种预料之中的罚款,由于远远小于实际获利,因此,反而成为了违规主体的合法化过程。
目前,海淀区本属公共资源的地震避难所华丽转身高尔夫练习场,越规路线图已经走完了前两步。在纠违成本不大的情况下,对既成事实的整改也许是可能的,但公众抑或园方,二者已注定必损其一。面对这种事后两难和半公开存在的越规路线图,我们应该举一反三,细化规则,从源头预防和事后究责着手,对违规者及监管者都形成必要的震慑,从而破解屡禁不止的越规迷局。(刘志权 原题:公共场所违规变身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