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蒋介石败退的最后“毒计”

发布时间:2011-07-07 07:56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银元普涨,严重冲击金融市场

  1949年,旧中国几十年积累的固定资本仅剩100多亿元,当年全国粮食产量只有1.08亿吨,棉花44.45万吨,原煤3243万吨,钢15.8万吨(仅相当于英国19世纪初的水平),而财政赤字却占到总支出的2/3。

  这种情况,加重了人民政府制止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的困难。一些投机商人则乘机兴风作浪,于1949年4月、7月、11月,先后多次在全国各地刮起涨价风。

  第一次物价波动,发生在1949年4月,从平津开始蔓延到华北和西北解放区。不法商人乘机抢购囤积,哄抬物价,导致以粮食、纱布带头的物价大幅度上涨。5月份,天津市综合物价指数比3月份上涨1.32倍,北平上涨1.55倍,张家口上涨1.49倍,石家庄上涨1.34倍。平津的物价形势又很快波及到各地,并通过物价指标传导到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4月,兰州市的所有工厂,除了省属的制革厂、化工厂、水泥厂等不足10家工厂情形较好外,其余的226家工厂有1/3已经准备关门。成都市的物价从4月7日至11日猛涨4天,导致几十家商行倒闭。

  第二次物价波动发生在上海。人民政府接管上海不满10天,不法商人便与人民政府展开了一场银元大战,导致又一个严重危机——通货膨胀向上海逼近。接管上海的当天,市军管会发布《关于使用人民币及限期禁用金圆券的规定》,以人民币1元收兑金圆券10万元,7天内共收兑35万9000亿元,约占国民党政府全部金圆券发行额的53%。一些投资资本不满意于人民币控制上海市场,他们利用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钞票贬值的担忧心理,掀起银元投机风潮,企图把人民币“挤”出上海市场。掌握着大量银元的投机商人,任意提高价格,转手之间,一块银元竟然可以获得人民币150多元。结果原本1块银元值100元人民币,一星期后涨到1400元。一时间,银元成了市面上流通的主要货币,而人民币早晨发出去多少,晚上基本上又都回到了人民银行。更有甚者,南京四大私营百货公司开始用银元标价,拒用人民币。

  银元暴涨导致了物价急剧上涨,工厂难以经营,许多产业资本转化为投机资本,反过来更加剧通货膨胀。在上海解放后的13天内,批发物价指数上涨两倍多,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粮食和棉花也上涨了1到2倍。一场严重冲击金融市场的银元投机风潮愈演愈烈!

  类似上海情况的还有武汉、南昌等地。武汉出现了人民币浮在市面上却买不到东西的现象,银元与人民币的比价曾经到达1:4500。在南昌,银元与人民币的比价更高达1:6000!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人有足够的估计。刘少奇坦言:“1949年是中国人民胜利最大的一年,也是困难最大的一年。”“最大的问题,还是恢复经济,克服困难,医治战争创伤。”克服经济困难,稳定物价,考验着新生的人民政权。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