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以绿养绿”只是个美丽借口

发布时间:2011-07-05 08:25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市海淀区曙光防灾教育公园竟被高尔夫球练习场占据,管理方“以绿养绿”解释遭质疑。  (7月3日 《京江晚报》)

  

 其实,诸如城市绿地、风景名胜、博物馆等都属于公共资源,既然是公共资源,就应该坚持其公共属性,而不应只是少数人所享有的“特殊领地”。但是近年来,许多公共资源距离公众愈来愈远,距离“特权阶层”、“富人阶层”则越来越近。高尔夫球场、会所、高档餐厅,当这些与“奢侈”有关的元素都聚集在这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震避难公园里时,即使被冠以“以绿养绿”的美丽光环,公众的神经却再一次被深深刺痛。

 当我们静下来看“以绿养绿”的借口时,不难发现其中的逻辑。2010年6月,杭州30多家“富豪私人会所”占据一线湖景被媒体曝光;今年5月,故宫“建福宫”和颐和园又相继被曝开设私人会所。诸如此类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或网络媒体,让公众对这种公共资源“私有化”“专属化”的做法越发深恶痛绝。虽然有关方面搬出了种种“合理合法”的理由,但依然掩盖不了公众对“富人阶层”或“特权阶层”的奢侈消费挤占公共资源产生的深刻忧虑。

 “以绿养绿”仅仅是一个借口,借口之下掩饰的仍旧是对于公共资源的浪费状况乃至一种将公共资源作为牟利工具的行为。将防灾教育公园变成高尔夫球场的做法,属于违规改变公园用途。地震避难公园与高尔夫球场、餐馆和会所等经营性场所相比,无论建筑规划还是设计方面,标准都不一样。公益公园应最大范围地全天候向公众免费开放,而高尔夫球场、网球场、餐馆则一般不允许免费进入,这就严重违反防灾教育公园建设的初衷。另外,地震避难公园内的建筑设施还应满足防震要求,而地震发生时,这些经营性场所是否会有安全隐患也存在疑问。

 在公共绿地上建起这么大型的高尔夫球场等经营性设施,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这么长的时间内,公园内的经营性设施越建越多却无人监管,暴露出相关部门的监管漏洞。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不少例,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对于已有的经营性设施,应马上整改,尽快将公园恢复原貌。

(作者: 王爱芸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