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没有状元的名校能走多远

发布时间:2011-06-29 08:00  来源:东方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不能光等了,我们还得去各地跑。”25日,北大山东招生组负责人说。今年,该省高考状元信息被冷冻,让北大清华等名校招生负责人如坐针毡,清华大学山东招生组负责人则呼吁文科高分生抓紧联系他们(6月26日《齐鲁晚报》)。

 此前,教育部曾要求各地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不要炒作高考状元,而山东省不再公布高考状元信息,停止向高校提供高分考生详细排名,不过是依规而行。一个小小的改革竟让名校招生人员如坐针毡,不由得令人浮想联翩。

 “状元是最优秀的中学生之一,他们要报考,我们当然欢迎”。这是那些名校招生人员的心声,但我相信,这也是非名校梦寐以求的追求。毕竟,高考状元是“数十万里挑一”的优秀考生,能将这些最优秀的中学生招到自己的学校,从教育的角度讲,是毫无疑问的“生源好”。

 在我们传统的印象里,名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是因为他“点石成金”的魔力: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着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不管你“出身”如何,都能在此被因材施教,得到在其它学校难以得到的充分发展。因此,招生的时候不仅仅盯着优质生源的高考状元,应当是名校对自己教育能力的一种自信。

 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每到高考放榜之时,各地发生的高考状元争夺战,国内几大名校往往冲在最前端。本地当天就有媒体报道说,湖北省25日高考成绩公布,家住湖北襄阳市的该省理科状元,在凌晨3点就接到北京一家名校的招生老师的电话,游说这位状元的父母,让孩子报考自己的学校。名校在招生时,常常对高考状元“高看一眼”,由此可见一斑。

 的确,优秀的中学生知识基础好,可塑性强,对于大学今后的教育而言,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但在2009年5月14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间,在全国各省高考状元中,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虽然说“不杰出”不等于无能力,但社会对高考中状元的期望值过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希望得到高素质人才,名校招生者求贤若渴,乃职业使然,本无可厚非。但总是把眼睛盯着高考状元,一旦不公布成绩排名,招生人员就如坐针毡,折射出一些名校已经习惯了“靠生源吃饭”。如果没有高考状元们的“捧场”,这样的名校会否一文不名,我们还真是得在心里打上一个问号!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