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月24日开始,全国各省市的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各地高考状元的信息也将迅速在社会上传播,每年都要上演的抢状元一幕也即将拉开序幕。
尽管在此前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不赞成对高考“状元”进行宣传,也不赞成学校为高考“状元”开展全校范围的庆祝活动。但实际上,早在今年高考结束后,全国许多媒体就已经摩拳擦掌,开始进行相关准备工作了,急欲先一步抢到状元。而一些学校也不惜花大价钱制作巨幅海报,放在显眼位置公布学生喜人的考试成绩。
“状元”来源于古代科举考试,即当时的第一名,中状元意味着封官进爵、荣华富贵、光宗耀祖。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在这场状元围剿战中,有些媒体不惜成本将状元抢到自己报社,不让其他同行有机会采访,他们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出状元的学校希望借此机会打响学校的知名度,挤进家长心中名校的名单排列,吸纳更多优质生源,或许还可以带来择校费的“水涨船高”;商家加入炒作高考状元的行列,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获取相关营利。
炒作高考状元的根源在于我国多年不变的应试教育体制。尽管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积极鼓励和提倡素质教育,但高考这个以分数论成败的总指挥棒不变,素质教育叫嚷得再起劲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偏转。升学人数、升学率、升入重点大学人数成为校长政绩和教师福利待遇的唯一度量标尺,也成为学校开展一切工作的重心,题海战术、挤占休息时间的补课,让许多学生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有点不堪重负。
因此,对教育部来说,禁止炒作高考状元,不是简单一句话,或一份文件能够发挥作用的,当务之急是要剔除应试教育的沉疴顽疾,让教育回归理性,加快高考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