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自2004年开始,陆续叫停新高尔夫球场建设。从2004年至今,全国高尔夫球场从170家增至600家,意味着在禁令发布后全国又建了400多家。目前全国正规审批通过的高尔夫球场只有10家左右。据悉,违规球场大多打着体育公园、绿化项目等旗号建设。(《人民日报》6月20日)
高尔夫球场建设从2004年起就被叫停,但禁令发布后仍有400家高尔夫球场堂而皇之建成,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才会有闲情逸致去追求高雅的文化享受,高尔夫球场之所以能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某种程度上,其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证明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先富起来的群体有对高尔夫球的消费需求,我们也不应该忽视这部分市场需求。在这方面,奢侈品消费未尝不是个教训。因为中国缺乏自己的奢侈品牌,逼得中国富人不得不在巴黎、伦敦的奢侈品商店疯狂扫货,国际奢侈品牌赚得盆满钵满了,可背后却是咱家的“肥水尽流外人田”。假如因为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禁令,而逼得中国富人纷纷出国挥杆,恐怕同样得不偿失。
不过,禁令之下400多家高尔夫球场仍然能够蓬勃而起,也的确令人惊诧。高尔夫球场如此顽强的生命力,真的全是中国富人的需求在推动吗?除了先富群体,还有哪些打高尔夫球的主力呢?早有报道称,不少公务员热衷于高尔夫球运动,由于打高尔夫球很容易上瘾,甚至成了一些公务员的“绿色鸦片”。按理来说,高尔夫作为一项高消费运动,公务员的收入水平其实本不足以承担这么高昂的消费。既然如此,公务员打高尔夫,假如不是利用公款,便必然涉嫌权力寻租。国内高尔夫球场蓬勃生长的背后,其实有着更多的权力推手。
一言以蔽之,正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既与财富结盟,又与权力联姻的高尔夫球场,自然有了睥睨一切“禁令”的胆量与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