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切换图片

记者被清场究竟清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1-06-24 11:14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22日上午,首批东莞城市形象智囊团成员聘任仪式暨座谈会举行。然而,会议刚开始,就发生戏剧性的一幕。工作人员挨个跟媒体记者说:“专家说,座谈会环节请记者离场。”事后,智囊团成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范红回应称,这是他个人的意思,因为担心专家谈到负面的声音时,被媒体选择性地去报道,从而给东莞城市形象抹黑。(6月23日《广州日报》)

 “担心给东莞城市形象抹黑”的专家说辞,最终被媒体以“选择性报道”新闻的形式发出,我不知道范红等专家会否将此作为“选择性报道”的典型个案。但无论如何,在一个信息走向公开的社会里,用一种“清场”的方式来求得耳根清净与舆论平和,都显得岌岌可危。而当这样的话语经由传播学专家的口中传出,就更令人莫名惊诧。

 不过在我看来,这起事件最大的症结并不在于此。专家范红所说的“选择性报道”,其实用“偏向性报道”来表述更为准确,即指记者乃至媒体对负面新闻偏好性报道的倾向。显然,无论是诉诸新闻报道的理论还是现实,某些负面新闻的出现,更多只是“议程设置”的结果,无关故意与恶意的“选择”。

 从理论上来说,媒体对于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首要的衡量价值是真伪。在恪守新闻道德、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真实的前提下,媒体则会通过信息的提供和相关议题的安排来对事件的重要性排序,优先或者较大篇幅地报道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这种重要与否,往往取决于地域性读者的阅读趣味、报纸的价值观以及新闻自身价值的大小等。这就是新闻学上的“议程设置”理论。

 从这个角度出发,范红教授的言论无疑既显得过敏,又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学者独立学术品格的丧失,而这正是更广现实中对“选择性报道”的争论所在:对于东莞城市形象智囊团成员范红们而言,在他们的价值排序中,维护东莞的正面形象才是首要的,所以他们才会“议程设置式”地拒绝记者,并称负面声音为“选择性报道”。其实并不惟独范红们,类似的心态在少数官员身上也暴露无遗。考量于政绩和个人前途,他们更需要“正面的舆论氛围”,于是监督新闻、负面新闻一概被他们所排斥。

 在这里,我必须再次提及范红们的身份:首批东莞城市形象智囊团成员。不可否认,这些年来,东莞被负面新闻层层包裹。“性都”、“血汗工厂”、“东方斯巴达”,每一个戏称都切片式地折射出东莞的形象,也意味着它需要与媒体进行更好的互动,全面地向媒体展示自己,避免继续滑向被妖魔化的境地,“现实中的东莞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聘请专家进行城市形象的重塑是一个好主意,但如果重塑行为要以拒绝媒体报道为前提,不符合常理的不公开,只会加深外界的误解。城市形象尚未改善,又拖累了城市形象。

 所以,回到东莞这件事上,与其说是议程设置上的分野,导致了对选择性报道的争议,不如说是只有选择性的公开,并没有选择性的报道。正因为如此,我们依旧对东莞城市形象的改善工程忧心忡忡。因为无法全面展示,东莞已深知恶名之重;而继续拒绝公开的傲慢与偏见,又会将东莞形象带向哪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拒绝沟通,记者被清场究竟清的是什么? 图/唐春成

(作者:王 聃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