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高考作文暴露的软肋

发布时间:2011-06-24 11:02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采访上海高考作文阅卷老师获悉,不少阅卷老师对今年作文有很高期待,但实际上好作文很少。更令人遗憾的是套题作文,考生把写过的文章搬到试卷上。资深阅卷老师指出,从高考作文看出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欠缺。(6月23日《文汇报》)

 不是没有好作文,而是好作文凤毛麟角,平庸之作却多如过江之鲫。而无论这一少一多,还是资深阅卷老师的“指出”,更使人想到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的感叹:人家的创新人才是教育体制培养的,我们的创新人才却是教育体制下漏网的。既然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教学都对创新思维容忍度极低,那么在亦步亦趋的程式化操练中,自然只能培养以“正确的废话”为共同特征的平庸作文。

 “正确的废话”是平庸作文的共同错误,而共同的错误年年在犯,一犯再犯。错误之所以共同,原因就在于是应试教育一个“教师”教出来的。比如考前很多模拟试卷、统测试卷以及还有作文指导书,都指点学生围绕“大与小”、“成功与失败”之类话题反复操练,以此作为考场应变之策,而众考生在无数次模拟中,已练得炉火纯青,习惯成了自然,到了考场之内,掐头去尾套题即写,轻车熟路就蹈了故辙,犯了“共同错误”还不知怎么回事。

 有议论说平庸作文敲响了语文教育的警钟。然而依我看敲响的更是整个教育的警钟。 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热衷的都是“标准答案”。一个娃娃,在幼儿园“招生考试”中回答“大熊猫爱吃什么”时,答了“蛋糕”而惨遭淘汰,因为“标准答案”是“竹子”。而孩子年年读书,更有面广量大的“标准答案”一路相随。天长日久,被“标准”潜移默化,不“标准”即淘汰,作文焉得不平庸?而当孩子从开始被逼着,继而习惯于“标准”的时候,我们失去的难道只是“不标准”的好作文吗?(奚旭初)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