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算不如天算!
美联储4月份“将在6月末如期结束QE2(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言犹在耳,最新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就扇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美国失业率由8.9%再度反弹至9.1%,一改此前似乎已然下降的趋势;一直不给力的房地产,在连续下跌超过6个月后,环比跌幅居然进一步扩大;最令人烦心的是,此前美联储一直认为会“维持在低位”的通胀,在5月份也超过3.6%,创下三年来最大增幅,连续第二个月刺破3.0%的政策“警戒线”;不仅如此,被美联储最为看重的核心CPI,5月份也挺进到1.5%,虽然尚未触及美联储隐含的“警戒线”2.0%,但也已呈现兵临城下之势。
6月21日、22日,美联储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将决定下一步美国该怎么办。摆在美国面前的难题已确定无疑:经济再度转弱,通胀却起来了!这使美国决策者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继续注射“强心剂”,施行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胀肯定会飙得更快;如果转而“停药”采取“休克疗法”,则美国经济的两大“命门病灶”———房价和失业率就会进一步恶化,将令美国在对经济进行了近三年的“救死扶伤”后“人财两空”。
美联储似乎没有其他选择,唯一能做的就是搞定通胀。在当前快速飙升的通胀背后,主要推手只有原油这一“害群之马”,如果能想办法遏制油价上涨,美国就能够再度获得“注射强心针”苟延残喘的机会。
尽管在新兴经济体看来,作为原油等大宗商品计价货币,美元的疲软对于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快速飙升并持续在高位徘徊负有主要责任,但由于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原材料的主要消费国,这为美国谴责“新兴经济体‘过热’对高油价应负主要责任”提供了借口。按照这种逻辑,美国的必然选择就很清楚了:敦促新兴经济体紧缩,借此实现帮助美国控通胀的目的。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巨大的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下,韩国、印度、巴西等主要新兴经济体6月份已进一步采取了加息行动。由于中国当前仍在观望,因此美国借助各种不同手段和渠道敦促中国加息。如果中国坚拒不从,那么美国很可能通过“导演”农产品价格走高来逼迫中国就范,因为新兴经济体对食品价格的耐受程度更低,但对原油价格上涨的耐受力却较高;而美国则完全相反,作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和产粮大国,其对原油价格上涨的耐受力较差,但对食品价格上涨的耐受力却很强。
通过推动粮价上涨迫使新兴经济体加息的伎俩,其实在美联储此前推出QE2时就已有之。几乎在与美联储宣布推出QE2的同时,美国农业部发布了全球粮食将减产的预测报告,并在当时诱发了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罕见的全线涨停。而当前的形势,也的确为美国“重导”类似的剧目提供了有利的“脚本”: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先旱后涝;欧洲中部地区出现干旱……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虽然美国立即推出“QE3增量版”(即进一步扩大资产负债表)暂时还不太可能,但推出“QE3隐含版”几乎已无悬念。危机期间的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已成过去,一场规模宏大的“李代桃僵”即将在全球展开。(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 鲁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