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这样的调研,百姓喜欢

发布时间:2011-06-23 11:07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6月1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摘登了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自带被褥下乡调研、发现了农村一些诸如灌溉工程利用率不高等十一个问题的“下乡住村笔记”,引起网友的关注和媒体的热议。一些观点认为,这是领导干部“接地气”的重要表现;其结果就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不能让自己高高在上,脱离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但也有人觉得,刘维佳“微服私访”不排除“作秀”嫌疑。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现实中一些领导调研往往会 “被安排”和“走过场”,其结果不过是“意义大于本身。

实事求是地说,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工作原则和优良传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人忠实地秉承这些工作原则和优良传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社会形象。但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也有少数领导干部疏离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的确不够真实,走什么路、见什么人,甚至希望达到什么效果,都可能被事先周密安排,据说有的地方还要对这些活动进行周密的演练。劳师动众且不说,单就客观效果的真实性而言也值得怀疑。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恰恰就是根据这样的调研结果进行决策,那么这些“决策”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这样的事情做多了,不但会使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大大受损,还会贻误社会问题解决的时机。

这些问题的存在,恰恰说明了领导干部“沉下去”、“接地气”的必要。一般来讲,领导干部统筹性的工作任务较多,参与具体的工作较少,因此,不可避免地与基层产生距离。要真正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基层又往往是最能反映问题的原生态的地方。

从这个意义上讲,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的此次“微服私访”有着相当的积极意义,不但有助于加强领导干部同当地群体的血肉联系,而且地方主政者也能真正掌握一些实情,了解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为经济社会发展号准脉、开对方、领好路。退一万步说,即便如持消极观点所言,这种“微服私访”意义有限、有作秀嫌疑,但我认为,只要这样的“秀”真正有益于社会、有益百姓,多秀秀有何妨?领导干部自带被褥下乡调研,倾听百姓的声音、聆听百姓的诉求,这样行动不妨多起来。

(作者:胡鸿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