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广州本地媒体在导读版大幅刊登了一位美国父亲的五张变装照片,这位名叫戴尔的父亲连续一学年约170天,每天打扮成不同的形象与校车上的儿子道别,他扮演过加勒比海盗、超人、蝙蝠侠、美人鱼、新娘、急诊室医生、忍者、圣诞老人等多种形象,从不重样。
这些照片初看上去很“雷人”,让人感觉匪夷所思,即便是这位父亲的儿子雷恩,第一次见到父亲“变装”,也惊呆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父亲变装成为雷恩和同学的每日“功课”,“他们中多数人喜欢他的做法,他们摇下车窗,冲他挥手。这挺有趣”。
如果只看照片里变装父亲的灿烂笑容,你肯定不会注意到戴尔是一位左腿自膝盖以上约10厘米处截肢的残疾父亲。残疾父亲每天玩变装,以另类方式向儿子表达父爱,这样的故事似乎完全没有办法移植到国内的情境中来。在我们这儿,如果家里有一位残疾父亲,能被新闻报道出来恐怕无外乎悲惨或励志两种类型,要么是凄凄惨惨希望社会伸出援手,要么是身残志坚号召社会学习精神,能像这位残疾父亲那样把日子过得像喜剧一样开心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但是,仅仅呼吁国内的父母们也像这位残疾父亲那样,有着“无可救药”的乐观精神,连续170多天不重样的变装给子女带去独特的人生记忆、让子女感染乐观的生活态度,恐怕也是不切实际的,这样的改变至少不是简单的一句“改变教育方式”就行的。
就说一个小细节吧,那美国孩子雷恩每天是坐校车上学的,这样父亲戴尔才能在校车经过自家门前时向儿子挥手告别。可放眼国内,有多少孩子能享受坐校车上学的待遇呢?还不是父母们每天早早爬起床急急忙忙地穿衣做饭送孩子上学?孩子平安到校,父母们又要匆匆赶去上班了,别说变装,能顾及到孩子波动的小情绪并开导几句都算不错了。
我相信,那些被变装父亲照片所打动的父母们,感慨更多的可能是自己怎么没有那么多从容的时间和子女好好相处,怎么没有那么多好玩的想法和子女分享。“六一”前广州街头不是还出现了“举牌妈妈”希望“六一”那天能放假陪孩子过儿童节吗?尽管在舆论的关注下,举牌妈妈最终被准假陪孩子过“六一”,但更多的父母在儿童节这天依然是没办法陪伴孩子的。
我身边也有几位初为人父人母的朋友,由于工作压力大、孩子入园难等原因,不得已只能将孩子托付给家乡的老人照管,结果每次和孩子分别都泪水涟涟,连续多日吃不香睡不好。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要求父母们像美国父亲戴尔那样变装逗孩子玩简直是天方夜谭。
没时间陪孩子,更没心思从容地陪孩子玩,或许这才是美国变装父亲的别样父爱让我们如此感慨的原因吧。(文 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