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需要怎样的土壤

发布时间:2011-06-12 07:11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以“骑行·健身·快乐”为主题的“2011新疆第五届环赛里木湖自行车赛”6月1日在新疆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博乐市圆满落下帷幕。该赛事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等单位共同主办,之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今年吸引了来自广东、上海、内蒙古、台湾及乌鲁木齐等疆内外20支代表队及127名运动员,不仅参赛规模空前,而且在比赛期间全州数十万各族群众自发参与比赛、观摩比赛,其社会意义也十分深远。

 如果说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赛事是展示我国体育运动发展成果、弘扬体育精神的一个重要平台,那么对于有着“自行车王国”之称的中国而言,能够把一项非国际正式比赛赛事办得如此隆重、群众参与度如此之高,在注重比赛成绩,唯“金牌论”的社会现实语境下,除了凸显当地政府和有关体育部门对自行车竞技运动的重视之外,更有其推动全民健身、让群众广泛参与的深谋远虑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每天当曙光升起的时候,在我国大多城市的公园里通常都会看到这样一种景象:扭秧歌、抖扇子、打太极,甚至跺脚、蹦跳、全身拍打——中国的群众性运动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处处显示出我国全民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然而,一项统计显示:虽然有2.4亿的中国人定期运动,但这仍占不到中国总人口的20%,而且参加运动的主要是退休人员。在发人深省的数字面前,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感叹,更应该深深的反思。

 6月10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发表59周年纪念日。在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东亚病夫”的历史屈辱之后,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然而,当一面面升起的五星红旗和一块块金牌让国人享受到一份荣耀和骄傲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一个国家和民族体质的强盛,是否仅凭那些金牌就足矣?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似乎已经忘却了2003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带给我们的切肤之痛,只有当国人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时,我们才把健身锻炼这种能够有效延续生命的方式,从几乎淡忘的记忆中重新拾起。对于新疆面积最小、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地区博尔塔拉而言,政府每年拿出近200万元的经费打造这样一个具有广泛性群众参与的赛事,既体现了政府对于推进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决心,同时又可以让更多的海内外朋友了解新疆、走进新疆、感受新疆的大美风景与淳朴民风,可谓一举两得,值得借鉴。

 事实上,国人对业余运动提不起兴趣,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以前苏联为榜样,大力培养尖子运动员。在学校体育中,成绩最好的学生被筛选出来,送到体校训练。而西方体育管理机构和协会文化几乎是没有的。更为不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被认为是庸俗的,因此被取消。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被多数政府和有关部门认识到。在中国,只有发动群众,让群众广泛参与,才能真正推进民族体质的进步和发展,而新疆环赛里木湖自行车赛,恰恰就契合了这样一种规律。

 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春天的特色只有冬天才能认清,在火炉背后才能吟出五月的诗篇。”也许海涅的话恰如其分地折射出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凡事贵在坚持,我们希望这项赛事能够在当地政府的坚持下越办越好,为我国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片适宜的土壤。一个民族真正的体魄强大,将伴随着一个大国崛起的时代一起来临。

(作者:唐月伟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