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对于笔者正读小学三年级的外甥而言,有一个重大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一天,他照例会收到礼物,晚上不用写作业;更重要的是,去年的6月2日他就发下宏愿:希望今年儿童节能看一整天动画片。现在“六一”已过,不知他妈妈有没为他请事假。
请一天假看动画片,以成人的思维看,自然有点荒诞不经;但这却是一个孩子天真无邪的愿望,近乎圣洁的理想。面对骨干十足的现实,儿童节的伟大意义在于:虽然它不一定能让梦幻般的童年成真,但它赋予了孩子依旧敢做梦的权利。而对于过去一周的镇江来说,这个伟大节日也可以让我们借童真的名义,呼唤生活的“原味”。
何为“原味”?过去一周的很多人和事可以给出答案。周二,新华社记者追记张雅琴的文章在晚报刊出。对于这个十年如一日,用生命为群众奔小康架起幸福“金桥”的好支书,可以领受的荣耀和赞誉很多很多,但来自国家通讯社的报道,却称她为“永远的‘好丫头’”。而事实上,这个源自金桥村老人们之口的朴素“昵称”,恰恰最能彰显张雅琴的真我风采——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以女人特有的执著和智慧,为一方百姓打开一扇扇幸福之门,她是金桥人的“好丫头”,她的“原味”透着大地的芬芳。
“原味”在中国美术馆的“大众篆刻——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上也能感受到。岚清同志在其篆刻、书法创作上,每每以镇江为抒情写意对象,此次艺术展上,与镇江有关的作品也分外夺目。身居高位的原国家领导人,如同“镇江历史文化的推广大使”一样时时心系家乡,这份浓浓乡情便是一个皓首老人的“原味”。
“原味”还来自百岁老红军罗青云。这位共和国的功臣,103岁了,仍然每天在房前的菜地里忙碌,这是他农民出身的本色,也是无数革命老人的“原味”——与土地亲近,对群众有感情,不断拔节成长的革命事业才能根基扎实,持久稳固。
当然,之所以呼唤“原味”,也是因为一些人和事“变了味”。譬如礼盒粽子步豪华月饼后尘,身价不断上涨,大有成为送礼新宠之势。这种原本承载着良好文化传统的节日食品,因为沾染了社会庸俗气息而变味;屈原泉下有知,当提出严重抗议。不过,更该抗议的还是孩子,“儿童用品显现成人化倾向”,乃是泛滥的成人审美价值,侵害儿童世界的铁证。
“网络旅游组团有点变味”,是晚报一则新闻的大标题。这一“变味”的事实表明,在商业化大背景下,那些曾经一呼百应的斑竹,那些本该充当意见领袖的网络名人,因为无法抑制的利益冲动而蜕变“无良商人”——商人还要遵守商业的游戏规则,他们却利用网友对他们的信任规外行动。网络论坛的民主和自治,曾一定程度上寄寓着我们对公民社会的理想,如今“网而优则商”,让我们的理想再次支离破碎。
梁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