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院士可不拒官但绝不可媚官

发布时间:2011-06-01 07: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工程院发布2011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原中石油副总胡文瑞、中电投副总张晓鲁、神华宁煤董事长王俭等央企高管和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原安监总局副局长闪淳昌、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等政府高官在列。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中,近半数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针对社会质疑声,工程院学部工作局有关人员表示,不能因职务身份将人拒之门外。(5月26日《京华时报》)

 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评选项标准,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都可被提名为院士人选。而无论是政府高官或央企高管,都能拥有这些职称,所以,他们参与院士评选,并非没有依据。再说,即使那些质疑者也会认同,评选院士,一定要看真正的科技成就和贡献,如果那些高官高管在专业方面有过人的成就和业绩,因为他们身居或曾经身居高位,就将他们拒之门外,对当事人不公平,在评选机制上讲也不科学。于情于理,院士不拒高官高管,都没有错。 

 而社会对院士候选人名单的质疑,要点可能不是高官高管们能否入选院士,而是他们凭什么成为院士。这种怀疑和担忧,又来自他们对时下权力无所不能的现实感知。

 一旦手握大权,则可左右逢源八面来风,渐成社会常态。比如欠缺经济学理论功底,也没有什么过人音乐天赋的证监会原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在其位列高官后,不但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聘为博士生导师,还成为“音乐大师”。 

 为什么出现这些现象?答案在于,时下很多领域,不但对执权者广开大门,甚至还主动迎合,呈现出一副副媚态。只要能给自己带来资金或资源,学位可以送,职称可以送,荣誉可以送,至于学术精神、职业荣誉、独立品质,都已渐行渐远。 

 在权力无所不能的感识中,要让人相信工程院接纳高官高管,就是看重他们在技术上的成就与贡献,会始终秉持严格的客观标准,不容易。要知道,支配公共资源的权力在高官,把持大笔资金的权力在高管,事实证明,即便是退休的高官高管,也有相当大的能量。 

 那么多位居要职的人进入候选人名单,以致议论纷纷。有关方面要消除公众疑虑,让工程院院士评选有较高的公信力,就得把他们说的话切实变成行动,“标准统一”“严格把关”“特别关注候选人的学术背景”,不媚官(在中国,高管跟高官相似度很高,而央企高管实质是高官),不让官位成为入选院士的资本。

 要知道,公众对一些高官高管的真正科技实力是有疑虑的,不但基于人时间精力的有限性(居官位者到底有多少时间投入科技),更基于学术腐败科研造假的事多发,而掌握了资源分配权力的领导们,更方便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更方便无中生有以小“做”大,不少贪官拿着高学位占着教授、博导头衔,却没有读什么书、从事过什么研究,就是例证。为此,不妨让工程院院士评选多些透明性,把候选人的成就和贡献拿出来晒晒。在阳光下,带来的是评选的纯洁,是公众的信任。(谢昱航)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