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水务公司不能边赚钱边“哭穷”

发布时间:2011-05-31 07:00  来源:广州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有媒体对18家水务上市公司年报进行了统计:2010年水务上市公司全部实现盈利,而平均销售毛利率更是高达40.02%。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每到水价听证会召开时期,很多水务公司却总是通过“哭穷”来为涨价造势。

 如此看来,难道水务公司有一亏一赚两套报表吗?非也。在高毛利报表和水务公司喊亏的背后,是水务费用承担责任不清的积弊使然。更应当看到的是,水务领域是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只有政府部门承担起相应的公共职责,诸多质疑才能有效解决。

 从财务角度看,毛利收入与最终利润之间的差距就是三项期间费用开支。水务公司高毛利被蚕食的主要原因在于各项费用高企,而舆论争议的焦点则主要集中在供水管网折旧设计和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上。

 众所周知,城市供水管网价值庞大,而折旧年限及残值的设计又直接关乎各年度需要分摊的管理费用。由此,水务公司只需对折旧方法稍作改动,就可以轻松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科目调节最终净利润。例如,加速折旧可以让当期管理费用激增,终端净利润则相应下调或者直接可由盈利转为亏损。另一方面,高毛利空间给员工高福利提供了可能性,最终收益也将因运作成本增加而缩水。

 事实上,除去财务技术上的争议之外,占水务成本最高的管网建设费用,究竟该由谁来负担,必须从理论上彻底明确。

 水务领域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属于典型的准公共产品,水价也应体现出最基本的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因此,对于供水管网的建设与维修,属于政府财政应尽之责。行政部门可以运用特许经营、签约外包、服务购买契约等手段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但准公共产品的成本不应由终端用户埋单,公共财政应当或建立富有效率的激励机制,或通过财政补贴保证供给部门的基本收益,而不是直接向消费者转嫁自来水管网的建设成本。

 遗憾的是,当下一些地方行政部门已将供水服务演变成为免责甚至是获利的工具,或将水务领域一卖了之,或保留了传统水务运营,却因缺乏机制约束而腐败滋生。其结果是,水务公司将利润最大化视为经营的首要目标,而将服务意识抛于脑后。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算上直接的成本和收益,水厂是赚钱的,但是如果以改建和维护费用投入计算,则会缺钱严重,是为看似两份财务报表的根源所在。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财政投入的不到位,使得水务企业拥有了要求提价的强硬理由,行政部门不得不对涨价让步,这也是水价调整“逢听必涨”的根源所在。

 就此而言,水务投资必须要厘清投资归属界限。只有明确地方财政在水务供给中的责任所在,自来水公司要求涨价的冲动才能弱化。(马红漫)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