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来吵架的”
18日下午伊拉克代表贾马利的发言后,会场上的气氛便紧张起来,许多人担心亚非会议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中。而坐在会场上的周恩来却安之若素,即便听到对中国的无理攻击也不动声色。
19日中午,面对越来越高的反共声浪,原本不打算发言的周恩来决定,要在下午的会上做一个补充发言。
翻译浦寿昌回忆说:“总理在会场上就起草了一个两千字的详细提纲。上午散会后,总理回到别墅就对我说:浦寿昌你字写得快,我口授补充发言,你给我记下来。于是总理根据提纲口述,我笔录,他说一句我就记一句。虽然乔冠华、廖承志当时都站在旁边,但是没有插手的余地。考虑到要赶快翻译出来,我就用比较小的纸记录,我写完一张,就撕给翻译一张,让翻译抓紧时间翻。等到我们搞完,赶紧吃了午饭,下午的会议就快开始了。”
仅仅用了一个半小时,一篇洋洋洒洒2500多字的发言稿就写成了。浦寿昌感叹:“不仅内容好极了,而且文字也好极了。”
19日下午,万隆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在场的美国记者鲍大可在报道中写道:“会议厅屋顶有一处漏雨,水顺着流下来掉在中国代表团座位旁边的桌子上,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噩兆,殊不知噩兆无灵,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一袭灰布中山装的周恩来走上讲台,开腔第一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声震四座,使得刚刚还剑拔弩张的会场气氛,陡然一变。
周恩来接着说: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随后,周恩来谈到意识形态、宗教和颠覆活动三个具体问题。他说,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关于宗教信仰问题,他坦言:“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但是我们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们希望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应该尊重无宗教信仰的人。中国是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不仅有700万共产党员,并且还有以千万计的回教徒和佛教徒,以百万计的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
对于双重国籍问题和傣族自治区问题,周恩来说:
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蒋介石至今还在利用极少数的华侨进行对所在国的破坏活动。新中国的人民政府却准备与有关各国政府解决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又有人说,在中国境内有傣族自治区威胁了别人。中国境内有四千多万的几十种少数民族,其中傣族和相同系统的壮族将近千万人。他们既然存在,我们就必须给他们自治权利。好像缅甸有掸族自治邦一样,在中国境内各个少数民族都有他们的自治区。中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境内实行自治权利,如何能说威胁邻邦呢?
周恩来说,中国政府准备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亚非各国,乃至世界各国,首先是我们的邻邦,建立正常关系”。而现在的颠覆活动都是针对中国,不是中国干的。最后他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你们什么时候去都可以”。
一席话过后,会场上楼上楼下、来宾席、记者席同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印度总理尼赫鲁情不自禁地走上讲坛,拥抱周恩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演说。”就连刚刚含沙射影地针对中国的菲律宾代表罗慕洛也表示:“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
美国记者鲍大可在文章中提到周恩来的演说时,评价道:“他的发言是前两天公开会议的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