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降“进场费”救不了菜价危机

发布时间:2011-05-30 07:00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市为缓解菜贱伤农问题,从4月25日起至5月15日止,对大白菜、圆白菜、芹菜这三个品种免收进场费,此举可降低25%的成本。(4月26日《京华时报》)

 菜贱伤农,可市民并未得到多少实惠。发改委日前就当前物价形势举办内部座谈会,会上谈到菜价高企使市民生活压力增加,但菜价太低则让农民利益受损,问题究竟出在哪?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目前国内流通成本太高,国内流通体制亟待改革。中科院研究员汪同三表示,中国流通业费用的几个数字让人震惊,全世界82%的收费公路在中国,流通成本占50%-70%,成本太高。

 成本高的确是个大问题。蔬菜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一道道“打秋风”下来,低廉的菜价就坐上了飙升的“过山车”。比如降了个“进场费”,结果竟然是“此举可降低25%的成本”,这说明进场费高得离谱。但问题是,现在降“进场费”就救得了菜价危机吗?

 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对此轮“蔬菜危机”有个大致的认识。今年蔬菜命途多舛,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今春气候反常,前期南方天气偏冷蔬菜上市延期,北方天气相对较暖导致成熟提前,结果各地蔬菜同时上市,市场出现饱和,供大于求;二是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使然,去年价格卖得高、卖得好的菜,今年就有农民大量追种,大量上市又造成价格暴跌,农民赔钱;三是日本核泄漏后,“大叶蔬菜更容易沾染核辐射”等传闻甚嚣尘上,也影响了市民对某类蔬菜的购买欲望。此外,加上散户农民在蔬菜批发环节缺乏议价能力,价格一路跌入谷底就成为必然。

 蔬菜行情如此惨烈,根源在于缺乏统一、高效、权威的信息引导系统——蔬菜种植面积、库存量、年产量,农民与经销商、甚至职能部门都无从知晓,种菜只能“跟着感觉走”,价格也只有听天由命的份儿。“进场费”只是卖场按照行规收取的费用,市场失控才是菜贱伤农的根本。

 现在,各相关机构的蔬菜统计信息基本上只看价格,比如昨日今日明日蔬菜卖什么价,但这个价格对生产基本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价格出来的时候,蔬菜早就入市了。而信息的不统一更让人无所适从。业内人士介绍说,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以及各个行业协会都有自己的信息发布系统,发布的信息往往不一致,语出多门又各有理据,即便这些信息都能准确及时地到达农民手里,如何取舍也是个很大的难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为农民提供信息方面,不妨看看美国的做法:比如这个月初,美国农业部农产品数据统计委员会公布了最新一期的春季蔬菜品种种植面积与产量展望报告,这份报告覆盖约20个全美主要的蔬菜和水果品种,包括卷心菜、西红柿等种植面积、单产和产量的预测数字,一些蔬菜生产量较大的州比如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各种蔬菜品种的种植面积也单独列出。这些信息每年公布五次,平均约2个月公布一次,任何人均可通过其官方网站免费获得上述报告,还可以在网站注册,美国农业部将在第一时间向注册的用户发送最新报告。有如此完备的统一信息系统,农户种植安排就比较能“随行就市”。

 显然,降“进场费”只能是临时性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唯有建立科学、准确、及时的农业信息系统,通过建立农民互助行会组织提高议价能力,才能避免蔬菜暴涨暴跌现象的不断出现。

(作者:邓海建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