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教授的话,不引起网友注意都难。针对他的话,网友板砖无数。与众多网友不同,我认可尹教授的“实话实说”。而且,从教学角度看,尹教授的话并没有错。
他的话给人的感觉是对教学毫不在乎,可是,看媒体的具体报道才知道,他本人是个教学“高手”——有11年高校教龄,3次获云南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被某网站授予“2009经济及管理专业最受欢迎十大教授”。
然而,他选择了“实话实说”,他告诉记者,用在教学上的精力约占1/3。这表明,他虽然获得教学奖,但在教学上并非100%投入。其实,放在今天的大学中,能把自己的三分之一精力用在教学中,这样的教授并不太多。
大学教师必须重视教学,但如果只教学而教学,有可能难以开展好教学。我一直撰文呼吁大学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但不否定教师也要开展科研,只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科研的目的是为人才培养服务,而不是本末倒置。一个好的教授,应该有一流的科学研究来支撑其进行一流的教学。从尹的简历看,他能把MBA课上好,与他有深入的一线调研有关。
至于尹教授在MBA课堂上的表现——对MBA课堂上以堵车为迟到借口的学生,他毫不客气地反问:我开宝马就不遇堵车吗?对课堂上接打电话者,他毫不留情:“把你的破手机扔掉,你用的手机我去年8月就用了,我的电话号码有7个8,你买得起吗?”——貌似很张狂,也不符合教师的标准模式,但有真活(上课受学生欢迎)、讲真话(不虚夸)、有个性,在今天的大学,属于难能可贵,这样的教授,在大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笔者担心的是,他被媒体突出的这句话,会给他在现实的大学中带来麻烦——被理解为教师不要教学,以及在学生面前宣传物质享受。如此,他的个性将被消灭,进而,在下次与同行交流时,就小心谨慎地选择语言。
在如今的各种论坛、报告中,套话比比皆是。很多教授可能宣称自己全身心爱着学生,而转过身就吩咐研究生给自己代上本科生课,或者一年都难和学生见一次面。这是现实环境用一个模式要求所有人的结果,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失去了鉴赏个性的能力,把个性当做另类,进而对个性极为防范。(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