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尹副教授所透露的信息来看,他在“赚钱”上应该成功的。虽然尹晓冰3次获云南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被某网站授予“2009经济及管理专业最受欢迎十大教授”,但我仍然认为他的观点值得商榷。诚如网友所言:这位副教授的言论太过功利。
对MBA课堂上以堵车为迟到借口的学生,尹晓冰会反问:我开宝马就不遇堵车吗?对课堂上接打电话者,他毫不留情:“我的电话号码有7个8,你买得起吗?”诚如尹晓冰所言,毫不畏惧地批评学生,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维护师道尊严的需要。但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读MBA的学生可能是各方面的精英,如此不客气的“炫富”,与其说是批评教育,还不如说是“嘲讽”。这不仅可能引发学生的反感,恐怕反而有损师道尊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之所以能获得尊重,不仅在于其教授的技能,更在于其身上体现的“传道精神”。我们看到,尹晓冰是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的副教授。对企业和旅游行业而言,“赚钱”当然很重要。但“毫不客气”地在课堂上炫耀“开宝马”、“电话号码有7个8”,宣扬的却是一种“金钱至上”的理念——其潜台词是:因为我挣钱比你多,所以你应该好好听我讲课。要知道,不管是做工商管理还是旅游管理,“金钱至上”恐怕是不行的,企业家身上还应该有道德的血液。
在尹晓冰的言论中,把大学教师分在“金字塔”的各个部分,处于底端的是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是的,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在大学做“学霸”当然可以挣很多钱,但却会丢失教师本该有的“师道精神”。在我看来,大学就应该有很多教师不为名利所动,乐于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这并不是在“毁灭自己”,同样也能实现自身价值。
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曾言,大学是社会良心的最后堡垒。大学应该与功利化、权力化划清界限,保有自身的崇高理念与精神价值;教师的言行里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宣扬符合进步的社会价值观与道德准则。是的,热衷教学的教师未必是在“毁灭自己”,而功利化的教育却是在“毁灭大学”。(刘义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