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是主旋律,还有弦外之音
我父亲平时很慈祥,但是他严厉起来,很有震慑力,没人敢顶撞。我小时候还不懂这是为什么,父亲突然为小事会那么凶!长大了才明白:这是一种“训导”,为了把做人的标准、要求和准则告诉我,让我们永远要记住。例如对来客一定要讲究礼貌,要尊重所有人。每次家里来人,不管是司令政委来向他汇报工作也好,还是一般客人也好,临行告别时,父亲都要亲自送到门口,哪怕身体不好,也要坚持拄着拐棍送客,而且他要求我们也要这样做。
记得我十来岁时,一天有位客人来拜访他,那时我只顾着自己在沙发上蹦蹦跳跳的玩耍,完全没有察觉到客人要走。当父亲走出几步,见我毫无反应,转身朝我压着嗓门瞪着眼说了一声:“站起来!”真凶啊,我吓得一下子就从沙发上蹦下了地,赶紧跟上去,我明白要我做什么:和父亲一起送客人出门。在一些看来不起眼的小事上,他从来都注重身体力行的家教,平时很少讲那些海阔天空的大道理,但是一件件这样的小事会让你一辈子不会忘!我想今天有人骂人:这个人没有“家教”,这是骂父母而不是骂孩子啊!说的是父母缺乏教养!
他对于身边的工作人员更是非常关怀,对哪怕是在外围站岗的警卫战士,他都叫得出名字。而且散步时都会走过去问他们家乡是哪里的,家里经济情况怎么样,有困难没有。有一次,一位警卫要告假回家探亲,父亲知道他家里的情况不太好,立刻派秘书拿一百元交给他。要知道,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每个月才发四十元。我们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就靠我父亲的400元钱啊。
六十年代我结婚的时候,还记得来了很多客人,陈毅,罗瑞卿,方方等长辈,还有和父亲一起工作的同志们。这一天非常热闹,我也一天没停脚,待到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已是晚上9点多了,我筋疲力尽地走回屋,还没等坐下,父亲突然问我,给没给工作人员送糖果?我说还没有,已经很晚了,怕大家都睡下了。父亲的脸立刻就沉下来了,“人家都凑了钱给你买了礼物,镜子、暖壶……人家容易吗?你怎么可以这样没有礼貌地对待工作人员!”我只好立刻拿了托盘,装了糖果去挨家挨户送。
父亲的教育就是这样,要叶家的人懂得一个“礼”,要尊重别人。古语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至今都很怀念他这一点。
读大学时,周末回家坐公共汽车要换三次车,大概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西山。常常早上从学校出门,到家吃一顿午饭就要往回赶。但多数碰巧能蹭上父亲的返程车,或搭乘到城里办事的顺风车。有一日盛夏酷热挤不上公共车,路上折腾了三个小时。我一进门就发牢骚,抱怨没车接我,我父亲一听就火了,指着我骂说:“你以为这个车是给你们配备的吗?因为我是替党和国家工作,才给我用的车!这是工作用车!你们顺便搭个顺风车就很不错了!一般老百姓可以坐公共车,你怎么不能坐?你以为你是谁?!”没想到我爸发这么大的火!从此我再也不敢在这些问题上发牢骚了。这也让我想起他经常对我们孩子讲的一句话:“挺着腰杆走路,夹着尾巴做人”。全家人没有不铭记:夹着尾巴做人的家训。
我长大高中毕业了,到了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他希望我像作文中写的那样个中国的“米丘林”学农业、园艺,为国家做实事。但是,我没和父亲商量就报考了艺术学院。父亲得知我考上的是电影导演系后很不高兴,觉得我这专业有点儿不务正业,给了我一个消极的抗议,一个星期没跟我说一句话!直到二十年后,我拍完电影《原野》,请他看这部片子,父亲看完才说了一句话:“现在我才明白你在干什么。”啊!他老人家总算是认可我干这一行了,我还第一次见一个人一口气能憋二十年不说的。这就是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