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广东某中学举办了该校第一届青年礼——初二全体同学在操场上给父母下跪,并从父母手里接过了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校长表示,青年礼源于一位普通学生的建议。老师和家长委员会认为,跪是中国的最高礼节,通过这种形式最容易让学生留下最深刻的人生印象。(5月5日《新快报》)
青年礼,对于那些即将长大成人的学子来说,应该是一次与家长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本应包含心灵愉悦和情感融合。这种构建于美好道德之上的礼节,绝不是一种家长与孩子之间集体式的表演,而应该是创造一个让孩子与家长平等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从这个角度出发,组织行青年礼的活动,必须考虑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孩子们的行礼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估计很少有父母在接受孩子行礼时,愿意让孩子以下跪的方式来展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如果硬要把青年礼贴上“下跪接书”的标签,恐怕反而会冲淡亲情如水的意境,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记者现场报道:“真正到了跪父母的现场,操场上的学生们还是有一丝犹豫”,可见青年礼行到最后还是让不少学生感到别扭。
“跪父母,接家书”的青年礼,或许会让部分家长感动到流泪,这一点从现场照片就可见一斑。对于孩子来说,尽管跪是中国的最高礼节,通过这种形式,也最容易让学生们留下最深刻的人生印象。但是,如果青年礼超出了现代人的行礼习惯与意识,超出了他们的心理接受范围,那么,即使这个创意源自学生,也会造成部分学生对感恩的不以为然,会把这种行礼的变得形式大于意义,与创意的初衷背道而驰,所谓欲速而不达,甚至于得不偿失。
近年来,一些学校实行讲素质教育,但也充斥着不少作秀的成份,让学生不胜其烦。当表现自己成年的青年礼也变成了一场“下跪游戏”时,当自己与父母之间亲情被赋之以遥远陌生的古老样式,而缺乏时代气息和平等意味时,这种“一次性”的教化难免陷入尴尬,甚至于太过于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