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一场特别的青年礼在操场上举行。初二全体同学跪在操场上,从父母手里接过了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不少同学坦言,这是自己第一次“跪父母”。家长们大多很感动,有的甚至泪流满面。(5月5日《羊城晚报》)
在中国古代,跪拜父母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男儿膝下有黄金,但上跪天地,下跪父母。可是国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从来都是含蓄,跪拜礼早就随时间慢慢淡化了。如今却被该中学搬出来,在操场上大肆演练了一番。虽说子女跪父母无可厚非,但是如此的集体行为却让人怎么看怎么别扭。姑且不讨论这种做法对错与否,只问这样做对学生真正地起到了教育作用了吗?在他们以后的行孝道路上意义有多大呢?
学校不仅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精神与品格。要达到这个结果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言传身教,但集体下跪更多的是周围同学的带动影响和广播里老师的不停催促而不得不为之,这其中不乏跟风和极大的不情愿。在青年礼学习的第一课就是跟着下跪,难道是塑造学生精神和品格的好方法吗?
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盛行感恩教育。某些口才大师游走于各大中小城市的学校,号召全校同学一起来进行感恩教育,在操场上忆童年、说往事,说得大把大把的同学哭得是稀里哗啦,然后向同学们推销他美其名曰的感恩演讲光碟。这样的感恩教育真的能让学生们学会感恩吗?同样的,这样的跪拜礼真的能让步入青春期的学生们感受到孝道的重要性吗?
那位向校长建议举行青年礼的学生或许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希望给青春留下意义的建议会变成带动全年级的同学给父母下跪。对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德育一直都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对下一代的道德品质教育不是简单的古为今用就能解决的。在浮躁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教育,以及最佳教育方式的不断探索。对传统简单的“拿来主义”很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梁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