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炮兵在历次重大战役中,战绩辉煌;炮兵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石家庄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攻破的第一座国民党军据守的大城市,其中炮兵发挥了重要作用。
济南战役,解放军歼敌10万余人,其中70%是炮兵消灭的。
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炮兵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炮兵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炮兵建制由炮兵营、炮兵团发展到炮兵旅、炮兵师、特种兵纵队;火炮的种类由迫击炮、山炮发展到野炮、榴弹炮、加农炮、战防炮、高射炮;火炮的使用开始从单炮到群炮;火炮的数量几十倍、成百倍地增长。
1945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出了加强炮兵建设的指示,要求各地把炮兵建设作为军事建设的中心任务。东北炮兵和奉命迁至东北的延安炮校派出大批人员分赴各地搜集火炮,仅几个月,就搜集到日军溃逃时遗弃的各种火炮700余门,炮弹50万发。与此同时,华北、华东等区炮兵也开展了搜炮活动。由于各地炮兵的积极努力,到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前,全军炮兵已发展到14个团、17个营,38个连,火炮数量达2100门,约为抗战结束时的10倍。
1949年毛泽东在元旦献词中指出:“自从人民解放军形成了超过国民党的炮兵和工兵以后,国民党的防御体系,连同他们的飞机和坦克就显得渺小了。”到1949年10月,解放战争胜利时,解放军缴获敌人的火炮达4.4万门。人民解放军的炮兵达到4个炮兵师、77个炮兵团,炮兵连队达到1370个。
人民解放军火炮的种类和数量也突飞猛进。当时装备的火炮有美国、日本等7个国家制造的近40个型号、14种口径的压制火炮,共1.7万余门。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战防炮、高射炮等应有尽有。人民解放军炮兵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炮兵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得谈“炮”色变
1951年2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二十九团参加了砥平里战斗,这是朝鲜战场上的一次大血战。
2月14日,志愿军第四十军和第六十六军包围了砥平里一带的美第二师和南朝鲜第八师。当日21时,志愿军向被围之敌发起了猛烈进攻。
指挥部一声令下,志愿军炮兵二十九团便向敌占领的229高地进行了火力急袭,高地上顿时成了一片火海。几分钟之后,敌人的炮兵开始还击,二十九团阵地上落下了雨点般的炮弹,有两门火炮被炸翻。
这时指挥部来了命令,要求炮兵压制敌人的火力。先头部队的步兵已经冲上了229高地,在阵地上与敌人形成了胶着状态。两军在阵地前沿展开了拉锯战,双方的炮兵也展开了对射。在志愿军炮兵铺天盖地的打击下,敌人的4个炮兵营全部被摧毁,形势明显对志愿军有利。
2月15日,美骑兵第一师第五团,向砥平里开进,一路上坦克在前面打头阵,边开炮,边向志愿军阵地冲来,连续突破了两道防线,与美第二师会合。
面对美军的两面夹击,志愿军不得不于当夜撤出战斗。志愿军炮兵二十九团奉命配属第六十六军在横城北上加云、下加云和456高地、481高地阻击美骑兵第一师,掩护大部队进行机动防御。20日,指挥部命令志愿军炮兵二十九团支援步兵向555高地反击。
炮兵二十九团以准确的火力将敌人压到了山头上,成功地掩护了大部队的机动。
1951年9月29日,美骑兵第一师、美三师及泰国团、希腊营等部队在300门火炮和150辆坦克的支援下,集中炮火和坦克轰击志愿军一四一师守卫的夜月山、天德山阵地,阵地上一片火海。为了压制敌人的火力,炮兵二十九团侦察员李同国冒着敌人的炮火爬到志愿军的阵地前沿,进行校正射击,使志愿军的大炮如同长了眼睛一般。
在敌人向志愿军阵地进攻时,李同国手持炮对镜和另外几名侦察兵,一边观察一边下达射击口令。志愿军的炮弹发发都落到了敌群中,步兵看到炮兵打得这么准,在阵地上高喊:“炮兵老大哥,打得好,为炮兵老大哥请功!”炮兵二十九团官兵则越战越勇,当天就打退了敌人14次进攻。
10月1日,敌人再一次出动5个团的兵力,向天德山以东的无名高地发起进攻,在炮兵二十九团的支援下,步兵与敌人激战9个小时,打退了敌人的11次进攻。
美第九军团军团长穆尔少将,也赶到前线指挥,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要攻下志愿军阵地。美军整营整连地向志愿军阵地发起了冲击,前面的倒下去后面的又冲上来。敌人的重炮也向志愿军炮兵发动了猛轰,数千发炮弹落到了炮兵阵地上,阵地上所有的树木和青草都燃烧起来,阵地已经成了平地,可是志愿军的炮火还在还击。
天将黄昏的时候,敌人在志愿军阵地后面集结了大约一个营的兵力。接到步兵的报告后,志愿军炮兵侦察员张通江悄悄爬出阵地,来到敌人的集结地前面的小山包上,借着一缕光亮,准确地计算出了标尺,并把口令传了下去。不大会儿工夫,一排炮弹落到了敌群中,敌人死的死,伤的伤,一阵鬼哭狼嚎,纷纷逃命去了。
这次防御作战历时30天,李奇微精心策划的“秋季攻势”,以死伤7.9万人的惨重代价而告失败。
志愿军地炮部队战功卓著,高炮部队也同样功勋累累。
1951年3月,志愿军高炮第六十三师接到紧急入朝作战的命令,离开了繁华的大上海,来到朝鲜担任保卫永柔机场的任务。
在战斗中,六十三师越打越硬,越打越强,取得了击落敌机233架、击伤敌机1324架的辉煌战绩。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炮兵的出色表现还体现在云山战斗、上甘岭战役和金城战役中。
1950年10月28日,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在云山与美军“开国元勋师”——骑兵第一师,进行了沙场角逐。三十九军一一六师担任主攻,该师配属了炮兵二十五团和二十六团各1个高炮营、军火箭炮2个连和师属火炮营,共3个营2个连,共有山炮、野炮、榴弹炮、高射炮、火箭炮77门。当年志愿军一一六师师长、后来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汪洋将军曾对笔者说:“炮兵在云山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步炮协同得非常默契,沉重打击了美军‘王牌师’。”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记载:“云山战斗,我军首次以劣势装备歼灭了具有现代化装备的美骑兵第一师第八团之大部分及伪第一师第十二团一部,共计毙伤俘敌2000余名,其中歼灭美军1800余名,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与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打击了号称‘王牌军’的美骑兵第一师的嚣张气焰。”
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志愿军投入炮兵9个团12个营和9个连的火炮参加了战斗,连同编在步兵团、营的火炮,共359门。火炮的种类有山炮、野炮、火箭炮、无坐力炮、迫击炮等,发射炮弹40余万发。上甘岭战役期间,炮兵配合步兵歼敌2.5万余人,其中炮兵歼敌1.3万余人,占歼敌总数50%以上。美七师一个上尉告诉随军记者:“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处。”
金城战役是志愿军火炮使用最多的一次战役。志愿军在金城正面的火炮达到1094门,平均每公里44.8门,达到了志愿军的最高火炮密度。《美军第八集团军简史》对金城战役志愿军炮战作了这样的描述:“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炮火在头上呼啸,在呼啸声中他们前赴后继攻击这个地区的大韩民国防线。在共军的猛攻下,前哨阵地一个接一个地被打垮了。”
为了适应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志愿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炮兵的基础上,又组建了3个地炮师和3个高炮师。此后,中央军委先后从各军区抽调12个步兵师改编为19个炮兵师和77个独立高炮营。到1953年8月,炮兵部队发展到23个师部、186个团又126个独立营。这一时期重点发展预备炮兵和步兵师以下配属炮兵。预备建立了榴弹炮、火箭炮、战防炮、高射炮等4种炮兵师。
装备以苏式火炮为主,其余为美式、日式火炮,少量为国产火炮。1950年下半年,解放军从苏联进口和接受了4种加农炮、2种榴弹炮、1种加榴炮、1种火箭炮、1种山炮、4种迫击炮压制火炮,共4000余门。这些苏式火炮比起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多国杂牌火炮的性能先进了许多。当时解放军已有70%的压制火炮统一了品种、型号,观测指挥器材也初步配套,基本形成了步兵团、营、连以迫击炮为主要装备,步兵师以上部队以加农炮、榴弹炮为主要装备的压制火炮装备体系,从而迅速增强了陆军部队的火力,以适应朝鲜战争的需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炮兵共毁伤敌火炮570余门,汽车730余辆,坦克、装甲车950余辆,击落敌机2300余架,击伤7500余架。炮兵部队有32300余人荣立战功,450个单位荣立集体功。毛泽东在分析朝鲜1952年的战局时说:“我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制胜的要素。”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炮兵的历史功绩是世界有目共睹的,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抗美援朝战争后,人民解放军炮兵还进行过许多名垂青史的炮战:如金门炮战,援助越南人民进行的防空作战,担任中国援老挝筑路中的防空任务,以及在后来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炮兵都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