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毛泽东为啥不去留学?

发布时间:2011-05-06 07:5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四时期,赴法勤工俭学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热潮。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大批有志青年毅然漂洋过海远赴异邦,努力探寻振兴中华之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当时,毛泽东等也积极动员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唐铎的《回忆五四时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谈及:“1918年春,毛泽东和蔡和森等同志,在湖南组织了革命团体——新民学会,经常组织会员讨论中国的出路问题。恰在这时,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书,后来到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先生,给毛泽东同志来信,告知有人发起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于是,新民学会专门讨论了组织会员和湖南青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的问题。他们认为通过留法勤工俭学,可以直接研究西欧工人运动的经验,特别是研究十月革命的经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潮,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正是‘向外发展’的一个好机会。从此,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便着手积极组织,进行赴法勤工俭学的准备工作。”

 1918年8月,毛泽东率领一批学生来到北京,在打算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中,湘籍人士最多,经杨昌济的协调,获准首先为之举办一期预备班。何长工的《留法勤工俭学的斗争和旅欧总支部的建立》回忆,毛泽东在杨怀中的协助下,把控制在范源濂、熊希龄等手中的一笔前清户部应退还湖南的粮、盐两税的超额余款存在俄国道胜银行的利息提取出来,用做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旅费。所以,罗学瓒在10月16日从北京寄给叔祖父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毛润之(按即毛泽东)此次在长沙招致同志来京,组织预备班,出力甚多,才智学业均为同学所佩服。”

 1919年春,中国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从上海启程。著名进步团体寰球中国学生会热忱为聚集申城的各地青年办理出洋手续,还赠送《西礼须知》等书,并提供种种服务;该会于1906年在沪成立,宗旨是“联络全世界中国学生情谊,互相扶助,交流知识”,设有会员部、教育部、介绍部、游学(留学)部、出版部、演说部、交谊部和图书馆等,由朱少屏担任总干事。

 3月14日,毛泽东为送别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第一次来到上海。3月15日,《申报》报道:“出洋学生办事处即设在静安寺路51号寰球中国学生会,闻此次所派留法学生多至八十九人,兹已陆续到沪,定于17日上午乘‘因幡丸’出发,并闻今日下午开一欢送会。”翌日,《申报》接着记述欢送会的情形:“寰球中国学生会昨日下午三时开会,欢送赴法留学生。中西来宾者,有法国驻沪领事韦耳登君、副领事翰德威君”,“前参议院议长张继君”,“先由主席朱少屏君报告开会并致欢迎词”,“张继君演说大要有三”,“乃共摄一影”;《申报》还刊登了此次赴法勤工俭学的89位学生名单,其中有43位湖南青年。毛泽东参加了这个在寰球中国学生会会所(今上海南京西路大光明电影院附近)举行的欢送会,并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