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讲真话”与“听真话”到底难在哪儿

发布时间:2011-05-02 06:21  来源:人民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前,温总理向新聘任的8位国务院参事和5位中央文史馆馆员颁发聘书,并同参事、馆员座谈。温总理说,“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我们鼓励讲真话,讲真话就要有听真话的条件。要创造条件让人民讲真话,让参事、馆员讲真话,在国家科学民主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讲真话”和“听真话”,本来是道德、政治等范畴中的基本要求。它是社会对公平性追根问底的要素之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是干部了解实情,做好决策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现实、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一些时候已经习惯不讲真话。“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这个民间顺口溜虽然极具夸张意味,但却折射了领导干部不听或者听不到真话、百姓不讲或者不愿讲真话的可悲现实。

 那么,为什么人们不愿意讲真话?从经济学角度看,主因是讲真话的成本太高收益太少,有时甚至是负效应。百姓讲真话,领导不爱听,没有好处不说,轻者被“扣帽子”、“穿小鞋”,重者还可能遭受牢狱之灾。说真话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而巧言令色、说假话的人倒易于“获利”,在“利润”这根“指挥棒”下,多少人还愿意说真话呢?“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人们不愿意讲真话的根子在一些领导身上。

 如何创造领导愿意“听真话”的条件呢?只强调领导有“听真话”的道德勇气,强调干部的修养胸襟,还远远不够。一方面,要建立促进“听真话”需求的科学机制。这包括改革干部的选拔机制,应多选拔想干事的人做领导,这样的干部有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必然求贤若渴,乐于纳谏;还包括改变惟上的干部考核机制,这样,干部才会形成纳谏如流的习惯,把精力放在做好工作实绩上,而不是热衷于“两眼向上”、“耍嘴皮子”,说些大话、空话、套话甚至假话。另一方面,要有“讲真话”的激励机制和保护机制。不但要让“讲真话”的人得到好处,还要保证“讲真话”的权利,在制度上和法律上消除人们的顾虑。

 有了“听真话”的条件,“讲真话”就会成为必然,巴金先生所说的“说真话并不难......”也才能成为人们的真实感受。创造“听真话”条件,我们的干部要走在前面啊!(王兰)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