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在中原战场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发布时间:2011-05-01 07:08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

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

  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治委员)陈毅

  “自古逐鹿在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从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中共中央就高度重视中原地区的革命斗争。1947年5月,中共中央设立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原局,主持挺进中原。1948年5月,中央决定扩大中原局,5月至11月,邓小平、刘伯承、陈毅(6月14日到宝丰)等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总部驻扎在河南省宝丰地区,指挥中原战事。在此期间,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圆满完成了中央赋予的各项任务。

   

  中共中央设立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原局,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需要。1947年5月,刘邓野战军挺进中原前夕,中央决定设立中原局,由邓小平任书记。这一次设立中原局,同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紧密联系在一起。刘邓野战军向中原进军前夕,国民党军正在对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在陕北战场上,胡宗南部队的几十万人妄图把中共中央首脑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一举消灭。毛泽东特从陕北电告刘邓:“陕北甚为困难。”在山东解放区,人民解放军也暂时处于困难的境地。从当时的军事形势看,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像一个哑铃,西边是陕北解放区,东边是山东解放区,两边犹如哑铃两端的两个轮子,黄河等于是哑铃中间的那个横杠。蒋介石的重点进攻集中在哑铃的东西两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则是从哑铃的中间实行中央突破,好比从哑铃中间砍上一刀,将其斩断。

  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原局完成了中央赋予的挺进中原的战略任务。鄂豫皖地区是红四方面军诞生的地方,红四方面军长征后,有红五军坚持斗争;红二十五军长征后,有红二十八军坚持斗争;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有李先念指挥的新四军第5师坚持斗争;后来,有中原军区及所属部队坚持斗争。所以,中央原先估计刘邓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地区后,很快就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可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千里跃进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地区后,困难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国民党政府迅速调集重兵进行围攻,形势极为严峻。在中原局的领导下,刘邓野战军迅即实施战略展开。经过艰苦斗争,到1947年11月下旬,共歼敌3万余人,广泛发动群众,建立了33个县的人民民主政权,终于站稳了脚跟。

  为了彻底解放中原地区,中央决定调集重兵,在中原地区打大规模的歼灭战。1948年2月初,根据人民解放战争发展的需要,毛泽东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指示刘邓野战军指挥所从大别山移至淮河、陇海、沙河、伏牛山之间,指挥刘邓野战军3个纵队,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4个纵队,陈赓、谢富治一个半纵队,共8个半纵队,在“淮河、汉水、陇海、津浦之间集中,机动打中等的及大的歼灭战”。毛泽东指出,这样部署,可将敌主力吸引至淮河、汉水以北,利于粟裕部机动,利于大别山、江汉等地放手发展,还因为北面有巩固的后方可为依托,利于打歼灭战。在中原局的统一指挥下,中原战局进展顺利,实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构想。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