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会后,我和(你)陈伯伯顺便去爬了泰山,还去曲阜看了孔庙,然后我们才回前线。
——邓小平对子女的谈话
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自交代给我的。……渡江作战,部队突破江防后,我的指挥部在三野司令部,张震是参谋长。渡江战役也就是京沪杭战役的实施纲要是我起草的。
——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的谈话
1949年3月5日,河北省平山县(原建屏县)西柏坡,中央机关职工食堂里。正面几张长桌,桌上铺着白桌布。桌后的靠背椅,摆得整整齐齐。正面墙上并排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画像,两侧分别有鲜红党旗。会场不算宽敞,却布置得整洁、朴素、庄严。这就是中共在夺取全国胜利、创建新中国前召开的最后一次中央全会会场。邓小平参加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现在,我们能看到邓小平正在会上发言的两张照片:邓小平身穿棉衣,头戴棉帽,上衣兜里插着支钢笔,站在发言位置,他眼睛不断地扫视着会场。身后的党旗和窗户的半面依稀可见。不同的是一张微侧低着头,另一张是抬高了头。
邓小平在这次重大的会议上作了几次发言,讲的内容是什么,尚待有关专家去发掘资料,深入研究。但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对毛泽东在会上报告表示完全同意;二是对目前形势分析;三是关于全会上提出的城乡问题、战斗队、工作队等问题;四是关于华东军管固定范围和人事安排。
邓小平在会上第一个发言(讨论人事安排时),并谈了部队渡江、新区筹粮、城市筹款、货币使用办法,还着重谈了接管上海的工作。对这些,毛泽东表示赞同:“人事配备,现在就这样定,将来有变动再说。”会后,毛泽东又召集邓小平和陈毅等,具体商谈渡江作战问题。
几天里,邓小平经常思考党中央、毛泽东提出的几个重大问题,关于城乡问题,他觉得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后,不要农村,而又没把城市搞好。现在即将进入城市,执掌全国政权,这就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切实做到城市领导乡村,搞好工农联盟。总之,城市领导乡村,有了城市,工作重点应转到城市。这是关系到革命胜败的战略问题。
会议期间,摄影师又留下了一张合影:陈毅左手持烟,右手抄在上衣兜中,满面笑容地面向邓小平。邓小平则站在陈毅旁边,两人似乎在商量着问题。他们的身后站着张鼎丞、张际春。从画面上看,这似乎是在会议休息期间。邓小平和陈毅、谭震林是2月28日一起前来西柏坡,另两位总前委委员刘伯承、粟裕在前方主持战事未能到会。会上,大政方针已定,渡江战役也大致商定,大部分部队进入休整时期。所以邓小平、陈毅心情轻松,会后返回前线途中,顺便去爬了泰山,还到曲阜看了孔庙。
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其中的第五条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他主张,有准备、有把握的胜仗,战前必须进行必要的侦察,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下定战役(斗)的决心,制定正确的作战部署。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在1949年组织领导渡江战役前夕,拟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这是保障渡江战役获得全胜的突出范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渡江战役前夕,中央军委决定:渡江作战,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一个月后,毛泽东在召集邓小平、陈毅等商讨渡江作战问题时又向邓说:交给你指挥了。
被委以重任的邓小平和刘伯承、陈毅等深知:虽然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在长江以北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但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并未甘心失败,而是在蒋介石“下野”、国共“和谈”烟幕掩护下,采取“直接配备”,以汤恩伯、白崇禧两个重点防御集团守备的京沪杭地区和武汉地区为要点,在1800多公里的长江沿线布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以江为界,制造“南北朝”。而长江自古以来被视为天堑,江宽水深。四五月间水位开始上涨,特别是5月汛期,江水猛涨,风大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