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真正的善良永远经得起拷问

发布时间:2011-04-25 11:25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24日,某媒体一篇题为《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的报道,将“中国首善”陈光标迅速推向风口浪尖。对于报道中陈光标企业经营不善、捐款来源不明、数额账目不清,甚至利用慈善之名、行谋利之实的指责,陈光标当天下午不断更新微博澄清,称自己握有捐款的全部证据,并称可能是自己的高调慈善得罪了利益集团,“人在做,天在看”,“会将慈善进行到底。”

 其实,这并非“首善”首度遭质疑。可是,一些最朴素的逻辑,让好奇的民众止住了疑问的心:比如,有许多人认为,陈光标好名行善,那些没有行善的人,不够资格批评陈光标。在这个道德滑坡、渴望慈善的年代,陈光标砸下的真金白银,不啻于医治道德断裂与慈善伤疤的“云南白药”。这样一想,许多人就闭上了提问的嘴巴。一些质疑陈光标的人,也被扣上了“居心不良”的帽子,所有有理有利有节的质疑,都成了与公共利益为敌的猛兽洪水。

 那么,是不是只要拿出大把捐款,“首善”就享有了监督豁免权呢?在“首善”面前,是不是公众都得做禅宗里的那只小猴子——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呢?

 有两个逻辑还是值得警惕的:一者,所谓“人在做,天在看”,显然是个宿命论的说法,道德操守可以借此抒情,但是,是非真相却不可能因“天”而澄明;二者,“那些没有行善的人,不够资格批评陈光标”这话看似铿锵,其实也经不起推敲,社会的话语权不能用付出的金钱来称量,如果掏钱多的就可以多说话、掏钱少的就要闭嘴巴,正义岂不就成了金钱的小丫鬟,只要有钱,想怎样就怎样?再说,是非公道自在人心,设若陈光标没有值得批评之处,就算小人舌灿莲花,又怎会折损“首善”的公信力?

 善良是善良者的通行证。但这张“通行证”也是有权限的,比如不能违法、不能悖逆公序良俗等等。我们对“首善”的追问,其实并不是对其慈善心的吹毛求疵,而是警惕于“慈善”的一美遮百丑。

 在公共监督面前,慈善家也没有特权——只要这样的监督是有理有据的发问,只要这样的监督是出于捍卫公共利益的考量。说得再直白一点,即便陈光标先生在慈善问题上有一些小小“演绎”,只要没有违法、没有侵害他人利益、没有为自己的企业谋取不当得利,那么,就算有小过,也无伤大雅;但是,如果事实相反,那么,公众就有权利要求其将慈善细节交代清楚——这是权责对等的基本逻辑。

 我们欲求善良,但真正的善良永远是经得起拷问、甚至是不惧误解的。在有限的金钱与无价的诚信、正义面前,社会应当取其上者。从这一角度而言,这次质疑陈光标,质疑得好,质疑有误,陈光标可起诉媒体侵权,公众将还陈光标更高的声誉;质疑属实,则未来中国公众,就将对慈善有更高的标准,中国的诚信社会建设,也将更进一步。

(作者:邓海建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