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江上青、江树峰兄弟在镇江

发布时间:2011-04-21 07:38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满江红

  江上青百年诞辰祭

自古英雄,凭苍宇、江山点索。

酬壮志、铁窗寒彻,泮池磅礴。

  史岭红梅花沥血,芦沟晓月天飞鹤。

擎玉虹,魑魅冷相看,惊魂魄。

  

  歌颍上,旗旆烁。驱稔寇,飙尘恶。

诉声声杜宇,孛星凋落。

  春水绿杨风曼暖,秋山红叶日彰灼。

清明日、持酒告先灵,神州跃。

 

  附录:

  1939年江上青赠江树峰七律

  

  过隙光阴逝白驹,

  十年患难早相扶。

  雄心拼付三期战,

  别绪全凭一雁书。

  春水绿杨思故里,

  秋山红叶走征途。

  天涯兄弟成劳燕,

  互问风尘老病无。

 

  1938年王者兰赠江上青七绝

  

  易逝年华不复回,

  枕边泪湿鬓颜摧。

  天涯奔走风尘客,

  杜宇声声可忆归。

 

江泽民

书于辛卯年清明

  

  (注:王者兰为江上青遗孀。)

 

江上青

  原名江世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奠基人之一。

 

 2011年4月10日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开拓者江上青烈士百年诞辰日。江苏省委、扬州市委隆重召开纪念座谈会,追思烈士的战斗一生和光辉业绩,学习烈士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人民日报》4月11日第二版头条,在“双百”人物栏目中,介绍江上青,同时发表江泽民手书纪念,包括新作《满江红·江上青百年诞辰祭》一词,附录《1939年江上青赠江树峰七律》、《1938年王者兰赠江上青七绝》。

 诗中江氏上青、树峰兄弟也是与镇江现代文化进步运动密切相关的两位先行者。上青、树峰原名世侯、世伯,是扬州(当时江都县)名医、诗人江石溪(原名绍岳)的六子、七子。两兄弟相差3岁,从小爱好文学。1929年7月,从事革命运动的江世侯获释出狱,是年秋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读书,江石溪用唐代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中“江上数峰青”诗句,将其世侯改为上青,世伯更名江树峰,取名连姓为义,寓意深刻希望两兄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造诣。就扬州来看,“江上数峰”当然就是指眼前之景,可指江南镇江的金焦诸山。

 2005年出版的美国作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写的《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谈铮、于海江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写作严谨,史料丰赡,其中也涉及江上青在镇活动的文字。第24页提到江上青在私立江苏流通图书馆兼职——“有时就在国民党官员的鼻子底下”。作者注“曾经有一度江上青在私人的江苏流通图书馆兼职,而馆长就是国民党在江苏省的调查局头目”。

 私立江苏流通图书馆1931年由国民党省执委组织科长陈涛在住处南门大街道崇观小学内始创。后来在其远亲——陈果夫支持下,在水陆寺巷建新馆,1935年正式迁入,藏书1万册,登记借书者4000余人,在苏北泰州、海安、东台设分理处,而当时进步青年“藏”在馆里工作的也有好几位。江上青在流通图书馆兼职事,见于《缅怀江上青烈士》(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书中有烈士年表)、《气夺山河——江上青文学传记》(申勤栓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但估计是他1934年辞去十二圩中学教职之后,应友人邀请,南游养病期间。

 据翻译家、诗人江枫先生告诉我,他可以就“江苏流通图书馆”事作证,称:我家也是1935年迁入水陆寺巷76号居住。流通图书馆就在北面与我家为邻,当为75号”,登记借书者4000余人“中有一位女士名叫张谅之,是我的母亲。77号住着一户中道衰落的‘旗人’,户主是一位寡居的妇女,姓和,膝下有一男一女。我家盖房的地就是从她手里买来的。”

 江上青在1934年秋写《望海潮》词“北固远蹲,金焦对峙”。而1935年江树峰到镇江崇实女子中学(今市第二中学)任国文教员,还兼任《新江苏报》记者,又负责进步刊物《写作与阅读》在镇江的组稿、印刷和发行事宜,住处在薛家巷。现存的《写作与阅读》第一卷就是他编辑出版的。封底注明联络处在“薛家巷57号”。其时他二十多岁,卒业于吴淞公学经济系,曾在天长、扬州短期任教,却已成为镇扬文教界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常回扬州与上青叙话,与平民中学教师孙芗谷(名树馨,江都大桥人)熟稔,芗谷赏识江氏兄弟才华,在写给上青的七律中,有一联“构思久擅生花笔,举目遥瞻隔岸峰”,“隔岸峰”即指在镇任教的江树峰。上青步韵一律,用“花开花落成知己,江南江北仰岱峰”联来表达对孙的崇敬。

 《怎样做作文》,发表于崇实女中1937年5月1日刊印《晨钟》校刊。编者在卷首语内重点推荐的文章,“可为同学做作文一助也”。江树峰结合游金焦等谈做作文的方法,从写文章的遣词、选材、立意、谋篇等娓娓谈来,深入浅出,体现了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和白话文教学思想,也显示了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

 卢沟桥事变后,兄弟两人参加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参与组织“抗日宣传团”,辗转苏、皖、鄂诸省,在浠水分手后,江上青经常给江树峰写信,并曾有诗寄江树峰。1941年江树峰主编新四军《东南晨报》。新中国成立后任扬州中学教师、扬州市文联副主席、苏北师专(扬州师院)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扬州市政协副主席等职。1993年在北京病逝,著有《梦翰诗词抄》等。

 1989年夏,江树峰作《蝶恋花·纪念江上青烈士殉国五十周年》“江上青山斜日暮,绿遍天涯,重到小湾处。风雨乾坤人顶住,义旗红纛随风舞。言笑诗文今继武,气壮山河,峡谷工程数。词兴稼轩陈亮语,中华锦绣前程路。”其后他又作有一首《[越调]天净沙·怀上青六兄》:“当年闾里东关,忘中渺漠归帆。今日阳光满眼,何来新雁?读诗泪洒窗栏.”这是作者生前最后一次读江上青于1939年在泗县行军途经小湾村遭地主武装伏击牺牲前写的那首七律后即兴而写。散曲充满了对兄长的怀念和敬慕的心情。

 

江上青书房

 

 江上青1911年4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1927年考入南通中学,受刘瑞龙、顾民元等人的革命思想影响,当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夏转入扬州中学,同年冬因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

 1929年7月出狱后,改名江上青,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上海“艺大”地下党支部书记,继续从事地下学运工作。这一时期,他还积极参加上海的革命文化活动。1929年12月,江上青在上海参加党组织的秘密会议时再次被捕,一年后带着一身疾病出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侵略和国民党当局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深重灾难,江上青义愤填膺,饱含激情地写下了长诗《前进曲——东三省事件》。这首诗作,在当时曾广为流传,起到了唤醒民众、鼓舞抗日斗志的积极作用。此后,江上青与一批热血青年先后创办《新世纪周刊》、《写作与阅读》、《抗敌周刊》等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抗日救亡、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传播革命和抗日的火种。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他发表长篇散文诗《卢沟晓月》,表达了抗日救国的激情。在全国性抗战爆发的形势下,江上青等人组织成立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从江都出发,溯江而上,广泛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斗争。1938年8月,江上青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到安徽,在中共安徽省工委领导下,参加了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的工作,在大别山区开展抗日宣传。当时,武汉《新华日报》发表特派记者章汉夫的文章,对江上青等人的抗日宣传工作给予了热情的赞扬。

 1938年秋,皖东北地区被日军占领后,中共安徽省工委宣传部长张劲夫代表党组织,决定成立皖东北特别支部,任命江上青任特支书记,派他带领一批共产党员到皖东北开展工作,与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专员公署专员、第五游击纵队司令盛子瑾建立统一战线,负责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准备工作。到达皖东北后,江上青先后担任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专员公署秘书兼保安副司令、第五游击纵队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在皖东北,江上青等利用合法身份,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推动创办皖东北军政干校。他亲自编写教材,为军政干校学员讲课、作报告,在学员中培养了一大批抗日干部。他还推动创办《皖东北日报》和抗日文化服务社,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积极发展党的组织,推动建立和壮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这些都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经过党组织和江上青的艰苦努力,皖东北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抗日救亡局面。

 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1939年3月,中共皖东北特委成立,杨纯任特委书记,江上青为特委委员。特委成立后,积极协助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兼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主任张爱萍等,进一步推动皖东北国共合作、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创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1939年8月29日,江上青遭地主武装伏击,在安徽泗县小湾村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据新华社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