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其他支出”折射从公开到透明之遥

发布时间:2011-04-21 07:38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预算是列举式,总有一些支出无法全部列举出来,在预算的类、款、项科目下都有“其他”一项,原本非常正常;然而,“其他支出”在预算资金总额中占比过高,成为所有二十几个类中数一数二的大支出,则是人为操作的不正常。地方政府这样做,一是为了人大审议时好通过,因为人大代表还普遍不善于“看不懂的预算就否决它”;二是为了方便年中财政资金在科目间流转,“其他支出”资金数额越多,政府花钱的自由度就越大。

 预算中“其他支出”数额庞大,这种公开虽然也叫公开,公众却看不到具体的支出用途,自然也无从进行评议和监督,于是预算公开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沦为一种实质意义很小的虚伪公开,公众依旧不能详细看到政府如何花钱,更无法知道这些钱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可以往“民生”项目上靠的一定已经靠过了,“其他支出”基本已与民生支出无关。

 由于预算公开在我们毕竟还是新鲜事物,地方政府将所谓“不宜公开”的支出纳入“其他支出”隐藏,仍是那种“政府预算属于国家机密”心态的遗留。某种意义上,当下的政府预算公开主要意义是在“破冰”,而从现在的预算公开到真正的预算透明,仍然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实上,公众也没敢指望,预算公开能够一步到位地详细到更换座椅、灯泡的程度。“其他支出”为我们丈量出来的,正是政府预算从“公开”到“透明”的遥远距离。

 被动的、基于中央要求的预算公开,缺少了应有的主动性和政府诚意,完成中央规定的任务是主要目的所在,让公众知道政府如何花钱并不在公开目的之列;而真正可称之为透明的预算,其公开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饱含诚意的,公开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让纳税人看懂政府如何花钱,从而消除对政府乱花钱的焦虑和猜忌,在增强政府公信力的同时,也将之作为约束公权、保护官员的一个重要途径。

 透明的政府预算,非但不会有意将大笔资金隐藏进“其他支出”,反而十分害怕公众看不懂预算。就像香港政府那样,通过文字、数据配合大量插图、表格、漫画的方式,让财政预算案不仅能够读懂而且尽量读得有趣,纳税人缴纳的每一分钱花在哪里都能找到详细数据。此外,也不是出炉之后再仅仅公布完事,而是在制定过程中就不断向社会咨询互动,通过政府部门的解释说明、媒体的充分报道、专业人士的解读、社会民众的质询,让所有的问题都能清晰明了。

 如果说在预算公开的“破冰”阶段,民众最大的需求就是公开,哪怕“为公开而公开”亦是莫大进步;那么,当预算公开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要求之后,接下来就得考虑如何规范政府预算公开。说到底,预算公开只是形式上的起步,预算透明才是实质上的追求;唯有“预算如何公开”拥有一个明确规范时,隐藏真相的“其他支出”才会无处可藏。

  图/焦海洋

(作者:舒圣祥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