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一座城市不能只有拍客发声

发布时间:2011-04-12 06:55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照片里的人笑而不语,拍照片的人缄口无言。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地域文化,百姓生活,城市的变迁发展,一一定格在照片里。

 与时间赛跑的抢救性拍摄,他们为古城文化“立此存照”。

  (4月10日 《京江晚报》)

  

 镇江有一批拍客,他们与时间赛跑,穿街走巷,举起相机,将那些行将消失的城市景观留存在镜头中。

 他们是这座城市文化的抢救者。那些一去不复返的历史踪迹,那些亲切朴素的巷陌生活,经由他们的努力,定格为一张张照片,成为我们阅读历史的影像资料。他们工作的最大意义,是抢救了镇江记忆。

 在我们充分赞赏这些拍客的同时,还应当有一个声音,要告诉拍客,同时也告诉这座城市,影像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保存城市文明、延续城市气脉的最好方式肯定不是照片。

 如果哪一天将长城拆毁,游览长城的郊游被简化为欣赏一张照片,我们愿意么?同样,我们也不愿意只能通过照片认识故宫,只能通过照片感觉天坛回音壁的奇妙。我们不满足这样,我们也反对这样。

 一座城市的文化为什么需要“抢救”?有抢救是因为有了事故,有了意外,有了不幸,有了飞来横祸。中性的表述是,抢救就是挽救和补救,就是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好孬做些事,聊胜于无吧。这就可见,抢救实属无奈之举,是内心受伤的人小心翼翼的一句呻吟。

 拍客与时间赛跑,说明城市建设的速度是争分夺秒的。一小群举着相机的人和城市意志赛跑,谁是赢家,似乎没有多少悬念。

 而拍客的可贵就在于,胜负虽定,但他们仍然不停步,仍然在奔跑。他们手中的相机,一边抢救着城市记忆,一边也表达着他们的质疑之声。

 最简单的质疑是“为什么?”

 为什么要拆,为什么要这样拆,为什么不能少拆,为什么一定不能保留……

 拍客一族的出现,给我们出了一道题:假如承认他们的抢救性拍摄具有文化意义,那也就意味着,当下城市的大拆大建,并不具有百分百的正当性和科学性,而是可以质疑,可供批评,可容完善的。我们在争分夺秒、轻装疾行的时候,有没有将科学的理性和深邃的历史感当作辎重扔掉呢?题目不难,考察的不是智商,而是基于常识之上的勇气。

 这些拍客是勇敢者。他们用正确的行为,在正确的时候,发出了自己的质疑。

 一座城市不能只有拍客发声,其他人都消声或被消声。而应当有更多的人群,更多的声音,更多的肩膀,为镇江负起责任。

(作者:马温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