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文明祭祀 回归清明本意

发布时间:2011-04-06 16:48  来源:西安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安市今年首次推出了社区公祭活动。昨日上午,新城区中山门街办在操场巷社区设立公祭点,举行了“一束鲜花祭故人”活动。前来的社区群众大多不再烧纸,而是选择在公祭点文明祭祀,献上鲜花、朗诵行礼,用这种文明环保的方式静静地祭奠和缅怀故人。(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4版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在传统语境中,每到清明节,家家祭祖扫墓,表达追远之情、哀思之意。然而在今天,因种种因素,对在外工作的人来说,回老家扫墓成为一种奢侈,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市首推社区公祭活动,设立6大公祭点,为老人、行动不便的人和在西安打工不便回去的人,提供缅怀亲人、表达情感的平台,可谓入情入理。

 无独有偶,日前北京市民政部门也表示,除了社区公祭等形式外,还将首次组织外埠来京人员公祭,这同样彰显了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制度温情。

 当然,推出社区公祭活动的意义,不仅为人们提供“祭之以礼”的场所,更在于倡导一种文明祭祀的理念。文明祭祀,是对清明节的深切致敬和朴素还原。何谓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清洁;明,明净。在当下,明的内涵,还可以外延为文明。文明祭祀,就是不放炮竹、不烧纸钱、不点香烛,低碳祭祀、环保祭祀。

 文明祭祀是对奢靡祭祀的矫正。不知何时,奢靡祭祀大行其道,一些人家的祭祀,不仅祭品丰富、高档,还成为一种带有炫耀意味的标榜。更可怕的是,燃放炮竹、焚烧纸钱还埋下了火灾隐患。“没有节制的炮竹燃放、没有防护手段的焚烧纸钱,容易导致火灾。不完全统计,近日,在北京、广东、湖北等地,因清明祭扫相继引发的火灾,已经发生多达数十起。

 祭祀,是追远,是缅怀先人,也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通过怀念先人、表达哀思来找寻内心的平静。因此,铺张祭祀、迷恋形式,实不足取。一束菊花、一个鞠躬、几许默哀、良久静思,过程简洁却不简单,仪式肃穆而不敷衍,情感饱满而不轻慢,同样能够表达生者对逝者的追忆与祭奠。

 时代在变,祭祀的方式不妨也变一变。不焚香、不上供、不燃放炮竹等,代之以新鲜的祭祀方式,昭示出时代之新、观念之新。当然,这需要相关部门的服务与引导。多年前,网络祭祀逐渐兴起,不过有报道称,网上祭祀发展至今,仍不温不火,原因在于,“网络是虚拟的,没有现实感。”为此,就需要相关部门强化服务意识,挖掘更多的祭祀方式,来满足人们的祭祀需求,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文明祭祀,回归清明本意。(王石川)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