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明市儿童医院一杯水卖5毛钱,工作人员对此称免费供应热水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一事经媒体曝光后,引起不小反响。微博上不但有众多读者批评院方卖水不合理、说法站不住脚,还质疑这是买卖行为就应该纳税,医院有没有就此缴税?同时,还有读者报料该市妇幼保健院也在卖水!(3月24日云南网)
诚然,在患者看来,医院每天都要收取高额的医疗费用,不缺一杯水钱,卖水防国有资产流失,令人啼笑皆非,而且缺乏人性化。但是,此事折射出医改所要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攀附于医院的三产,诸如服务部、小卖部之类的商业网点,大都与医院本身无直接的隶属关系,即便是医院的房子设施等,或经营者为医院职工,几乎是采取承包等市场方式运作。这家医院说是为保证病人及其家属的饮水安全,医院改用桶装水。所收费用是为了支付桶装水的成本、电费和机器损耗费用,卖水不是经营行为。果如是,这种方式应看作是医院为患者提供有偿服务的一种延伸,至少说明医院还没有将提供开水这块服务变成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
就此问题来了,如果医院决定免费供应开水,这块成本就得由医院兜着,这笔钱从哪开支;如果服务部承包出去,医院单独将免费供水的业务大包大揽下来,由此增加的开支由医院全额埋单。恐怕就会有人质疑,服务部是不是医院领导的亲友在经营,有无暗中交易。显而易见,在现实背景之下,没有任何规范的制度可供操作免费供水这件事,医院也没做好免费供水的准备,于是乎脱口而出“怕国有资产流失”,恰恰折射出他们对“公益”两字非常陌生且措手不及。
“卖开水防国资流失”呼唤医改精细化。说到医改,必谈公益性,可是公益性体现在哪里呢?得让民众看得见,摸得着,得体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缓解上。医改正在推进,各级政府投入的公共财政不是小数目,公益性不能再大而化之下去,不能再口惠而实不至了!人们常说,要将钱用到刀刃上,解决患者喝开水的问题就是眼下的刀刃。医改的目标要让医疗变成公共产品,就是要将患者喝开水的问题摆到台面定下规矩来。固然这一路走下来,不只是不杯开水的问题,还有诸如长长的药品销售链,“大处方”、医患关系等等的问题,必然要遭遇来自既得利益者的巨大阻力和激烈博弈,但必须像刨地雷那样一个个地将所有的障碍摆平,才能使原有市场化中积重难返的症结得以治愈。真正做到还利于民。(梁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