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压缩“三公”支出得靠“三公”原则

发布时间:2011-03-28 07:13  来源:钱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23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了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预算有关问题。会议决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公”经费支出,民间习惯称之为公费出国、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出国常常旅游,公车每每私用,公款大吃大喝,“文胜质则史”,形式胜过内容就会虚浮不实,名义是因“公”,实质为谋“私”,“三公”沦为“三私”,国库每年耗资惊人,2008年有学者曾经提出三个3000亿元的估测,财政部虽否认,但没有公布官方统计数据。据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研究得出的“结论”,2005年至2010年,每年行政经费的增加额度大概是以1000亿元的速度在递增,中国公务员的职务消费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近1/4,“中国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占行政成本相当高比例的“三公”消费,确实到了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的时候了。

国务院决定让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曝晒在阳光下,是我国预算公开的一小步,但也是中央下决心建设廉洁政府的一大步。公开才会有公信力,公开才能提升公众的参与力与监督力。“上行下效”“上好下甚”多用作贬义词,但“上行”“上好”的若是正义之事,这两个成语也可以是褒义的。中央部门先行一步,自上而下,带动省、市、县、乡四级政府逐级公开“三公”消费,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谁都知道“三公”消费是贪腐的源头之一,是官员灰色收入、黑色收入的一大“富矿”。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向“三公”消费亮剑,他强调,“三公”消费关系到反腐败问题,“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这足可看出他的政治决心。虽然真要做到“管得住”并非易事,但只要敢于走出第一步,就可以第二步第三步坚定地走下去,哪怕“霉点”再多,只要移开乌云,让阳光普照大地,就能除菌祛毒。

媒体常说的“三公”,除了“三公”消费,其实还有“三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这三个原则中,“公开”是手段,“公平”“公正”是目标。也就是说,只有先“公开”了,让老百姓有了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才有可能实现“公平”“公正”的目标。官员的职务消费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近1/4,行政成本世界第一,而有关民生的投入就必然受到限制,分配公平就难以实现。从公开“三公”消费开始,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让民众看到了实现“公平”“公正”的希望。(洪信良)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