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镇江·报评

丹阳鞋业为何凋零?

发布时间:2011-03-26 09:25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丹阳鞋业为什么成了 “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便大放异彩的丹阳鞋业,在近20年市场经济的风吹雨打下,却没有像丹阳眼镜、五金工具、汽车零部件、家纺、木业等经济那样一同怒放,反而逐渐呈现凋零之势。这是昨日《京江晚报》上的一则新闻。

 这让笔者想起了意大利的手工制鞋,同样是凭借精湛的手工技艺,意大利手工制鞋至今仍旧使许多名流贵族趋之若鹜,更是被人称为奢侈的讲究,为什么丹阳手工作坊里制作出来的鞋,却变成了固守传统的落伍?

 问题显然不在购买力上,而文中,倒是用了“闭门造鞋”一词。对于它的本来面目“闭门造车”,古时候是称赞“出门合辙”的巧妙,即关起门来在家里制造的车子,拿出门去使用的时候,却能和车辙完全适合。可到了现代,却是用来形容脱离实际,好比关起门来在家里制造车子,完全不考虑门外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结果就不合规格,不能适用。而丹阳鞋业,确也印证了“闭门造鞋”的词意转变。

 “闭门造鞋”固然是一方面原因,然而,笔者以为,这其中,更重要的还在品牌的树立与宣传问题上。在这个注重品牌宣传的时代,如果你的技艺够好,牌子够响,就算是如那些意大利作坊里出来的鞋,也同样可以变成潮流,独领风骚。而丹阳鞋业,拥有自主经营品牌的不超过三分之一,大部分企业都是为外地大鞋企做贴牌加工。品牌意识的缺乏,让丹阳鞋业只能委屈,成为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镇江的另一种鞋——高桥的雪地靴。这些顶着“UGG”的商品,质量好、价格低的优势使其成了大路货。可对于那些厂家而言,一味心惊胆战地顶着他人品牌,却始终无视自身品牌的建设,这样的眼前利益究竟能谋求多久?

 有关人士说,中国鞋业在近20年的发展中,一批名企名牌已脱颖而出,不少各有特色的鞋业基地也已形成,丹阳鞋在此背景下“突围”难度很大,更何况它还面临着诸如资本投入、规模生产能力、现代企业和管理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不过,毛主席也说过这么一句话,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于一个品牌,对于一个产业,何尝不是如此?只要地方政府引导得好,只要丹阳鞋企学会自强自新,只要这个产业懂得做出品牌、做大品牌,到时放眼10年、20年后,看届时之市场,又知谁家品牌扬天下?

(作者:戴慧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