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法国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在轰炸后的海军厂房废墟里拍摄。 当天下午,利比亚官方首次组织外国记者到一处被联军摧毁的海军设施参观。遭轰炸的设施是位于的黎波里北部的海军军港内的一个维修和培训厂房,与对面的居民密集区仅一街之隔。据守卫这里的士兵介绍,当地时间21日晚9时30分,该厂房总共遭到来自地中海上美国军舰发射的7枚导弹袭击,整个厂房被完全摧毁,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新华网布鲁塞尔3月22日电(新华社记者)连日来,美、法、英等国已对利比亚进行了多轮空袭。利反对派欢迎“友军”继续轰炸,卡扎菲表示誓死抵抗到底,西方国家、北约、欧盟等外围势力均想发挥特有影响。究竟谁将主导利比亚战局的发展?利比亚战局又将如何收场?
谁唱主角?
专家指出,尽管利比亚战局最终取决于其国内各派武装力量的“此消彼长”,但在当前阶段,外部军事干预无疑正发挥主导作用。在这些外力中,法、英特别是法国有意争当“领头羊”。
在伊拉克战争打响8年过后,美国看似不情愿却在首轮空袭中就向利比亚发射了巡航导弹,事实上仍是这次军事行动的领导者。与以往不同的是,美国这次表现低调,甘当配角,更欢迎法国和英国“打头阵”。
相比之下,曾挑头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法国,这次却是高调登场,不仅首个承认利比亚反政府力量,而且率先派战机轰炸利政府军营地,俨然成了战争的主角。而英国也在第一时间紧跟美国向利比亚的防空设施发射了巡航导弹。
地中海国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表现也很“抢眼”。尤其是意大利开放了国内7处军事基地供盟国使用,被认为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此外,加拿大、挪威、丹麦、比利时、卡塔尔等国也纷纷派出战斗机、轰炸机、军用运输机、护卫舰等,颇有“跟风”之势。
作为世界上仅存的军事集团,北约的态度十分谨慎。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22日说,北约已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但在参与禁飞区行动的问题上,北约内部依然存在分歧,尤其是土耳其和德国表示反对。针对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提出的将向北约移交指挥权的说法,北约也未置可否。
与此同时,追求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欧盟,虽一再敦促卡扎菲下台,多次讨论并通过了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措施,但在军事方面却没有什么动作。在其成员国中,又以德国的态度最为保守。
3月22日,在利比亚班加西,当地居民查看一架坠毁的美国战机。美军非洲司令部一名发言人22日说,一架美国空军F-15E型战机21日夜间在利比亚执行任务时坠毁。机上两名美军士兵弹射出舱,没有生命危险。新华社/路透
利益何在?
那么,各方对于此次军事行动主导权的不同态度究竟缘于何?
欧洲舆论指出,在这次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美国反对扩大战事、拒绝派出地面部队、希望移交指挥权等低调做法,反映出奥巴马政府不愿背负过重负担。
美国目前在阿富汗驻扎着9万多军队,在伊拉克也还有约5万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美国来全盘主导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甚至于派出地面部队,将导致美军更加疲惫,同时还会加重美国财政负担。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担心此举将进一步加剧阿拉伯世界的反美情绪。
与美国的顾虑重重形成对比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高调对利比亚开战,希望“一石三鸟”。第一,希望以此显示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赢得国内民众支持,为明年竞选连任“挣分”;第二,由于利比亚曾公开反对萨科齐关于建立地中海联盟的倡议,因此法国希望借此次军事打击为联盟的建立扫除障碍,同时也可以从欧盟内部牵制不愿参与此次对利军事行动的德国,扩大法国在欧盟中的影响力;第三,捍卫和巩固法国在利比亚的经济和能源利益。仅法国道达尔公司在利比亚石油领域就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从英国的角度看,积极参与军事打击利比亚,有助于为执政的保守党挣得外交分。与法、英的高调姿态相比,意大利更愿意“悄悄地做”,因为这样能降低“未来的风险”。而德国则是充分考虑了军事干涉的风险,表示有“充足的理由”不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各国行动的背后均有各自的利益(考量),它们在利比亚问题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的首席发言人迈克尔·马安告诉新华社记者。他认为,欧盟只能在向卡扎菲施加政治压力的层面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目前能做到的仅仅是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和人道主义救援。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中东前景项目研究员让姆·阿亚迪认为,尽管欧盟对中东地区有兴趣,但经济、金融和债务危机多重打击下的欧洲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军事行动耗资巨大,各国政府不得不考虑自身的预算情况。
至于北约的谨慎表现,专家分析,这一方面是由于成员国土耳其的强烈反对,另一方面也与北约的战略转向和内部利益分歧有关。在冷战结束后的近20年中,北约作为仅存的军事集团,不仅直接参与波黑战争,主打科索沃战争,后又深深卷入阿富汗战争。但去年11月出台的用于指导北约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新概念强调,该组织未来行动的重点应是防御而非进攻。
这是3月22日晚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拍摄的橘红色的防空炮火。的黎波里市区当地时间22日晚8时30分(北京时间23日凌晨2时30分)左右,又响起密集的防空炮声,人们可看到橘红色的防空炮火射向天空。新华社记者杨光摄
怎样收场?
轮番空袭过后,当地媒体报道称利比亚的防空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外界也在猜测多国部队最终会否对卡扎菲采取“斩首行动”。利反对派表示欢迎外国军队继续轰炸卡扎菲的部队,但反对其进入利比亚领土。
专家担心,这场军事行动难以在短时间内结束,并将加剧利比亚的混乱局势。国际上质疑和反对这场战争的声音会越来越多,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等地区组织,金砖国家,以及德国、土耳其等国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将日益发挥更大的影响。而在参加这场军事行动的国家之间,在行动指挥权上的分歧和矛盾,以及在有关利益上的冲突,则可能不断加剧。
阿亚迪认为,卡扎菲绝不会轻易下台,也不会选择流亡,而将会与西方国家“战斗到最后一刻”。
他指出,利比亚正在出现“另一种危险的苗头”。该国有众多部族,民众首先忠于部族,而后才忠于国家。卡扎菲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就在于多个大部族愿意向他效忠。眼下的多国军事行动最多只能缓解、制止利比亚国内冲突进一步加剧,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卡扎菲倒台,利比亚也难以立即迎来和平,局势可能再度失控,造成军阀割据,出现“又一个索马里”。
为此,国际社会应为避免出现这种危险局面付出更多努力,同时也要做“最坏的打算”。马安向记者透露,欧盟“外交署”正制订计划,考虑在空袭结束后将军事资源用于人道主义救援。欧盟本身并未参与此次军事行动,但可利用军事设备或军队人员帮助利比亚当地的人道主义救援。(记者张崇防、缪晓娟,报道员范妮莎、乌萨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