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日本底子厚没伤筋骨 疗伤力量很强

发布时间:2011-03-23 07:03  来源:环球时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国兴衰总是历史学家和平民百姓最关注的话题。日本遭遇巨大自然灾害后,“日本是否会进入第三个‘失落的十年’”,“这似乎预示着日本将开启一个新的衰退时代”,这样悲观的言论和预测不仅屡屡从欧美媒体传出,也同时出现在等待重建的日本。国际上“唱衰” 日本的论调总能找到合理的解释,但同样,各国学者以及国际组织都没有忽视日本依旧强大的经济实力,给日本鼓劲和打气的声音逐渐增多:英国“经济学家”网站形容日本是“东方的不死鸟”;美国媒体称, “日本不是海地,虽然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但仍是世界IT业强国”;俄罗斯学者说,“灾后重建对于日本长期不景气的经济来说也是催化剂”……从1923年关东大地震开始,近百年来,日本被人称为“在焦土上建成的国家”,而这一次的打击,将再次考验日本民众重塑国家的信心和能力。

担心日本进入第三个“失落的十年”

灾难发生后,悲观的言论往往抢先于乐观的言论出现。在日本遭遇强震和海啸灾难后,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文章,担心“日本是否因此进入第三个 ‘失落的十年’”。《卫报》悲观预测,“日本经济将发生自由落体式的划滑”。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6日援引一些学者的话说,日本实现快速经济复苏的希望渺茫,而发生财政危机的概率陡增。日本将从4月1日开始新的财政年度,在中短期内将被迫大举借债。美国马里兰大学商业系教授皮特·莫瑞希认为,“全球化令日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受伤”。

日本人自己常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日本经济走过了“失落的20年”。1998年,田原总一郎、山田厚史两位记者写了《日本再败北》一书,让 “失落”成了日本国民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曾有日本人很失落地表示,进入 2000年以后,就很少听到有出自日本的革新性家电产品。日本有非常好的手机技术,但在智能手机的国际市场上输给了美国、芬兰甚至韩国。日本人感到的 “失落”不仅是一些技术革新的停滞,还有国内政治的不稳定,首相和内阁不断更换让很多日本人对政治失去耐心。

遭遇大灾后,日本《钻石》周刊说,在目前“日本自信”处于脆弱的状况下,“地震灾害放大了恐惧、未知和悲哀,让整个社会的自信心进一步受到打击”。《日本经济新闻》17日说,天灾“让日本迎来早期经济复苏的希望化为泡影”,日本核电的“国际信誉”也遭到沉重打击。《读卖新闻》也悲观地说,从产业和政治僵局到自然灾害,如果“以这样一种方式进入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对日本来说是能想到的最不利的开局了”。今年初,一种“日本不可能再创造神话” 的悲情就在日本出现。一些日本媒体在日本将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后说,“在下一个十年里,日本还将遭遇新兴国家的集体挑战”。

  软硬实力帮日本打气

 在震后“日本命运悲观论”的气氛中,一些日本政府高层官员率先站出来 “给日本鼓劲”。经济财政大臣与谢野馨17日强调,东北地区大地震对日经济影响“相当有限”。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也表示,大地震没有撼动日本的经济实力, “日本依然有着强健的经济内心”。《周刊财经》等日本媒体提醒民众“不必过分悲观”,因为日本有重新振兴的雄厚家底。2010年,日本海外金融资产近2.9万亿美元, “领先”中国将近 1万亿美元,连续20年保持世界第一,日本是全球持有美国国债最多和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日本企业的“全球势力”依然是世界领先的,2010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企业有71家。日本经济评论家长谷部盛近日也针对“日本衰落”的说法进行反驳,他认为,日本的科技和知识财富积累不会因这场地震而受损,从长远看,这场地震对日本的伤害“极其有限”。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前不久曾罗列出日本的实力所在:日本研发支出占国家财富的比重20年来一直居世界第一,平均每1万流动人口中的研究人员数量也是世界第一;日本受教育率超过99%;日本新产业科技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二;日本高效率的人才培养对应的是高效率的资源利用。日本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一半,日本生产1吨钢的耗能比美国低20%,比中国低50%。

  近日,国际上给日本打气和鼓劲的声音开始增加。英国《独立报》称,历史上,日本经历过多次灾难,但都迅速站了起来,无论是二战后的重建,还是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的GDP都是下降后迅速反弹,这场地震也有可能引发一次日本经济的“v形复苏”。由于日本此次受灾地区人口相对较少,经济总和也只占日本总体经济的3.6%,因此,英国“经济学家”网站17日刊登文章,看好日本经济的复苏。文章用“东方的不死鸟”形容日本,回顾了1923年关东大地震和1 945年遭到原子弹毁灭性打击,但日本都是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又跃升为强国。加拿大《多伦多太阳报》19日的一篇文章断言,日本将像二战后一样,从地震和海啸灾难中痊愈。俄罗斯《导报》14日援引俄经济学院教授阿列克谢·波尔坦斯基的话说,灾后重建对于日本长期不景气的经济来说也是催化剂。

日本遭遇劫难后,惠普、穆迪、标准普尔三大美国评级机构都表示,暂时不会调低日本主权信用评级,并乐观地认为, “灾难对日本的影响在今年上半年就会过去,下半年日本经济将开始复苏”。穆迪高级副总裁汤玛斯·伯恩说: “富国消化自然灾害的能力一向强大。日本的经济规模高达6万亿美元,相当于德国和意大利的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近日也说,“日本是一个强盛富裕的国家,该国政府的财政资源能满足本国需求”。

  灾难发生后,日本得到了来自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人道主义支援, 《日本经济新闻》相关评论认为,这反映了日本对外关系的“软实力”。日本是对外援助大国,在有关“最友善国家”的国际调查中一直位列前三。在国际组织高级官员中,日本是亚洲国家中人数最多的,也借此与世界保持了更好的沟通。

  还有一种日本的“软实力”在这次大灾中被世人关注。俄《观点报》在称赞日本民众表现冷静、企业迅速恢复正常运转时称, “日本曾多次经历过磨难,他们已适应形势变化,他们拥有自己的实力”。

  在日本国内,《周刊文春》也反思说,舆论在地震灾害面前倾向于过分强化“危险的方面”,从而夸大日本衰退的危险,实际上,灾难并不意味着衰退,而且,“它让这个民族恢复了团结而警觉的本性”。《每日新闻》等评论说,国民性中的“内在力量”将会支持日本从灾难中重新站起来,这是“日本乏所以为日本”的独有特性。日本文化评论家东浩纪16日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为身为日本人骄傲”的文章说,地震前的日本是一个胆怯的国家,“泡沫破裂”后经济持续衰退令人担心日本最终衰落,层出不穷的政治丑闻让民众对国家没有任何期待,几代人的互助精神和信任都开始崩溃,但这次的情况完全不同, “或许,日本民众能利用这次灾难重塑国家”。

大国在“危机中蕴含机遇”

多数世界经济学家做出预测,地震将令日本损失GDP的2%或3%,直接经济损失最高可达2000亿美元。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经济学家维尼萨·罗斯曾对日本做出最悲观预测:损失20%的GDP。不过,俄罗斯1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不足以伤到日本的元气”,只是日本将花费1万亿美元、用5到10年的时间来进行重建。

谈到重建,日本《周刊财经》评论说,对于日本来说,现在需要努力的是改变对于未来的恐惧,增强信心,而在与内需不足的战斗“必须还要充满耐心地进行下去”。

 除了关注日本重建外,国际上还出现了“第二波经济危机可能从日本开始”的担忧。但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15日文章称,日本遭遇的悲剧只是人道主义灾难,无碍全球经济增长。原因是,日本经济规模巨大,而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并不大。富有的日本公民愿意以较低利率借钱给政府,这种国债方式与美国向国外借款、使自己暴露于国际债券市场完全不一样。

美国《新展望》杂志主编内森·加德尔斯认为, “危机”蕴含机遇”这句老话一点不假,日本在收拾残局后会比多数国家更有能力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日本不是海地,虽然经济长期停滞,但仍是世界工业强国”。他还表示,同本有可能从废墟中建立起世界上最先进、最智能、最节能的城市和基础设施,而且日本重建将刺激全球需求,加快东亚地区的融合。

韩国一些学者和媒体也关注日本的重建问题。韩国LCJ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勤泰分析说,日本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慢性需求不足,此次恢复重建反而有助于其增加就业,增加需求。《韩国经济》认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大国日本拥有雄厚的底子,终将从经济停滞的泥沼中走出来。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认为,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日本在周边,因为一个强大的日本是中国技术、资金的来源,也是中国产品的一大市场,可以弥补中国经济上的不足。失去了这个技术、资本及市场,对中国来说,只有坏处,而无好处。

近百年来,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类似日本1990年到2000年“失落的十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 1946年到1955年的英国,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1998年到2008年的韩国。俄岁斯经历过苏联解体带来的沉重打击。普京上任后曾表示,俄上世纪90年代险些“在近三百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或三流国家的危险”。但十几年后,俄罗斯被普遍认为已重返大国行列。很多人都说金融危机加剧了英国的衰落,但仔细研究,英网主要损失的是“账面”上的钱,即投资银行的大笔资金,危机并没有让这个西方老牌大国“伤筋动骨”。同样, “美国衰落论”也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所反驳。

美国学者保罗·旨尼迪曾在其《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说,不管人们如何估计日本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实力,都不能忽视日本经济巨大的创造性和极其坚实的工业基础。而从军事实力上看,美国也会要求日本“分担”西太平洋的防务。在谈刭“大国兴衰”的话题时,英国学者罗斯认为,像日本、英国这样的传统工业国,虽然人口有限,却拥有庞大的海外资产,能够渗透到他国的经济当中,从中长期获利。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